实验开始前,最主要准备以下东西:实验环境检查;对实验对象继续记忆抹除和重塑。
其他实验因素当然也需要调控,但不如上面两个重要。
实验环境检查,主要指气泡内的整个大小环境。
首先,要对在气泡膜受损的短暂期间,外太空进入气泡的碎小陨石造成的环境损伤进行修补。
具体受损的环境位于城市郊外,距离实验的主要场地东城中学及附近区域有二三十公里远。
那是一片郊外草地和人造森林,来自太空的小碎石经过空气摩擦生火,在引力的作用下,冲砸到地表上,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深坑,把原本青葱的地皮弄得坑坑洼洼,有小片的树木和草皮仍陷在焦火中。
伊甸园42首先把气泡膜中的夜空撤去,换成白天,42号气泡内顿时光芒四射。
紧接着,伊甸园42控制下的两架飞船从修补好的窟窿处飞到受损地面上空,两道光束从飞船的正下方射出,很快笼罩受损的环境。
在这道柔光中,肉眼可见的有土壤凭空出现在坑洼中,地表的坑洼很快复原。
这是直接将分子组织起来、形成物体的技术。
首先把无数独立的分子、原子和电子全部洒到深坑中,然后伊甸园42搜查数据记载中的关于泥土的原子分子排序,按照模板和这些分子原子组合排列顺序,使用原子间作用力把这些微小粒子吸引到一起,进行准确排列和组合,从而形成想要的物质。
对于一些没有生命体的物质而言,这项技术还是不错的。
但损耗的能量和获得的物质比率太低了。
以目前的能源而言,不能多用,将草地和森林的显著深坑修复平整,伊甸园42没有吹毛求疵地还原原来在深坑上的树木和草类。
当新鲜的土壤铺满坑洼后,两艘球体状的飞船收回光束,慢慢悬空,几乎在瞬息达到一个流畅均匀的速度,往其他地方驶去。其运行的模式和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燃气推动截然不同。
球体飞船先后去到几个有显著损伤的大地方,将其修补,像一些在实验中造成的无关紧要磨损、如路面磨损、建筑物墙皮磨损,属于不耽误实验的无关变量损坏,不需要修补。
最后,两艘飞船落到一座建筑的天台,然后没入建筑当中。
建筑坐落东城高中附近,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天台前飞着一个风筝。从上空看去,这栋建筑和风筝,正好坐落于42气泡的地理位置正中心。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风筝,如果说这栋建筑是伊甸园42检控42气泡的本体,那这个风筝就是伊甸园用来监控整个气泡信息的发射接收器,每时每刻检控整个气泡的实验环境变化,收集数据,发放指令信息。
不多时,随着气泡的环境信息全部传到伊甸园42的数据库中,它明白所有环境已经被修复完整,达到下一场实验的环境标准。
最后,便是重头戏。
对两个实验体进行修正,检查。
伊甸园42首先连接整个气泡的各个离散小枢纽,所有静止的人慢慢望向这个风筝,他们的大脑接上伊甸园42的终端,开始同步数据。
伊甸园42的指令通过空气传到东城高中旁边的小区里。
“将两个实验体带过来。”
https://xianzhe.cc/book/39829/1133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