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小书房内,高莽和张九龄盘膝对坐,灯火柔和但不晦暗,将一大一小两道人影投射在紫檀屏风上。
高莽给张九龄斟了一杯酒,道:“宫城发生叛乱那日……”
“暴乱!”张九龄严肃纠正道。
“宫城发生暴乱那日,晚辈目睹了整个过程,长生殿的过场上, 王守一眼见大势已去,选择了自尽。”
高莽眼中带着几分疑惑,“当时晚辈觉得很意外,因为王守一死在太子的长枪下,貌似是为太子开脱,实则却让太子背上杀人灭口的嫌疑, 可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呢?”
张九龄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大家都是聪明人, 也是获悉内中真相的知情者, 他这个时候再为太子遮掩辩护的话,不但显得无趣,也是对高莽的不尊重。
高莽继续道:“所以晚辈反推了王守一发动叛乱,不,发动暴乱的动机,其实很简单,一则给他要把背叛过自己的皇帝给拉下马,二则是要为死去的妹妹,王皇后平反。”
“显然暴乱失败了,皇帝早有防备,王守一的第一个目标无望实现,甚至连太子也指望不上,所以王守一只能着手于实现第二个目标,就是为他的妹妹平反,所以他利用了太子,故意让自己死在太子手里,其实就是要陷害太子。”
“可是他陷害太子的意义究竟何在?”张九龄忍不住问道。
高莽分析道:“一则, 太子罪上加罪,储君的位置肯定保不住,这二则,是为别人铺路。”
张九龄的眼角跳了跳,没有说话。
高莽看向张九龄:“张相,太子联合王守一策划的这次阴兵作乱事件,晚辈不知道您介入有多深,究竟得知多少内幕,但晚辈以为,您实则也是一心为公,只是为了铲除寿王和李林甫的势力,以此确保李唐的正统地位,对吗?”
张九龄神色复杂地慨叹一声,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高莽继续道:“以张相的谋略和算路,肯定不会没有预防的措施,肯定存在备用方案,而备用方案的核心,就是一旦太子失败了,未能铲除掉惠妃和寿王势力, 你们也要确保新的太子之位, 绝不能落在寿王李琩的身上。”
高莽看着对面的张九龄,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圣人的长子庆王李琮,幼年时面容被毁,已经失去储君资格,次子李瑛被废,那么新的太子,顺延下来,便是圣人的第三子,忠王李亨!”
张九龄脸色微微一变,看着对面的高莽,生出惊悚之感。
这是个什么妖孽啊,六岁的孩子而已,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怎么可能推演出这么多?
大唐的儿童天才,还有宿慧之人,张九龄见得太多太多了,他自己年幼时也曾被冠以天才之名,然而这些所谓的天才和眼前的这个孩子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
张九龄瞪着高莽,忍不住问道:“这些真的是你自己推演出来的?”
高莽没有直接回答张九龄的问题,而是有些感叹道:“王守一的跃身而死,就是为了成全忠王李亨,忠王年幼时一直被王皇后留在身边抚养,两人感情深厚情同母子,所以日后为王皇后平反的人,只能是忠王李亨!”
人心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天子李隆基原本就对王皇后乃至王守一心存愧疚,只可惜他是大唐天子一言九鼎,怎么可能朝令夕改?
或许有一天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他也会更倾向于立忠王为太子。
高莽哪里是什么推演,无非是他知道历史的走向而已。
太子李瑛被废之后,张九龄率领的文人集团进行了最后一次劝谏,最终让玄宗皇帝放弃了寿王李琩,册立忠王李亨为太子。
后来李亨借着安史之乱的局势,自立为唐肃宗,将逃往蜀中的玄宗皇帝从皇位上拉下马来,最终由他的儿子唐代宗为王皇后平了反。
从这一点上来说,王守一的计划其实成功了。
https://xianzhe.cc/book/39085/1196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