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天的表演下来,很多数据都已经得到反馈。
其中最重要的观众人数,比去年,又下降了将近一成。
每况愈下,真是越来越难做了。
中午一点吃午饭的时候,组委会的主要成员们坐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聊到这个话题。
观众减少,主要受内卷的影响,现在国内的音乐节太多了。除了十大音乐节,不少省份,也纷纷举办了起来。虽然小的地方音乐节一时间难成气候,但多多少少,都分流了观众量。
然后便是审美疲劳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各大音乐节,来来去去,表演嘉宾大部分都是老面孔,演唱的作品更是只得那么几首代表作,唱来唱去,最多就是在编曲上重新演绎,赋予新的变化。
但不管怎么变,也是换汤不换药。
年年听这些,不少观众都表示听腻了。
但没办法,这就是行情。一来好作品难出;二来上台唱普通的歌难以获得共鸣。
还有就是,现场稳得住的乐队和歌手并不多。
绝大部分的歌都产自录音室,里面有修音有渲染各种后期制作,最后出来的成品自然好。
但在现场,除了效果器这些,别的就难以操作了。
一不小心唱破了音,唱走了调,就会出现车祸现场。
历年来,在音乐节上,车祸现场屡见不鲜。甚至不少老牌歌手也会翻车,毕竟现场上的意外因素太多了,防不胜防。
观众们的包容度是有限的,逐年降低的人数说明了一切。
不但花田音乐节,便是公认规模最大、阵容最强、人气最旺的古城音乐节也出现了观众流失的现象。
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各大音乐节的组委会每年都在花费心思,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只是音乐节的架构基础跟那些主流的音乐拼盘晚会不同,音乐节建立在摇滚和民谣之上,很难加入流行歌的类型。一旦加入,就不是那个味了,整个音乐节都可能会被毁掉。
嘻哈说唱类的元素倒是可以做,但国内的这一块水准,实在不敢恭维,绝大部分都是跟西方潮流,除了抄,就是借,整个拿来主义。
音乐节的专场嘉宾是底牌,阵容比较固定,不能轻易改变。因此能用来变化的,主要是在特邀嘉宾上。
但也难找。
整个音乐市场,乐队多于牛毛,但拥有自己原创作品的,可就不多了;拥有一定水准作品的更少;更遑论作品优秀的。
筛选完这些,剩下的就是一百几十支知名乐队而已。
这些年来,组委会们已经加大了对地下乐队发掘的力度,总算挖到了些人。
然而最终的效果并不算好。
地下乐队的歌受众稀少,玩偏僻,玩叛逆,玩病态的多。
除了受众问题,还得面对政审,一不留神过了线,那就玩大了。已经有好些有才华的音乐人因为踩线的问题而遭到封杀,别说登台演出,进去蹲几年都有可能。
高压线碰不得。
对于这一类音乐人,组委会们只得敬而远之。
反正找来找去,可选择的余地真不多。
今年的花田音乐节,就邀请了别针乐队、莲花乐队等新崛起的乐队来当特邀嘉宾,并在第一天登台了,现场反应并不好,甚至因为破音的缘故,遭到了部分观众的起哄。
整个午饭时间都在这种近似争论的氛围下渡过,但并没有论出个所以然来。
突然有个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大声道:“刘主任,章经理,我刚才发现自演区那边有爆场现象发生,你们要不要去看看?”
https://xianzhe.cc/book/39081/107114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