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冥顽不灵——既不肯过来接受改编,又盘踞涟水不去,那就没啥可说的了,朝廷不日将大举进剿,到时候,玉石俱焚,老少无遗!
溃回涟水的忠义军,本就乱成了一锅粥,现在,更是开了锅了。
钱粮若断,没钱也罢了,但没了那个“粮”字,立即生存危机。
劫掠,只能抢到金银铜钱布帛,抢不到多少粮食——谁家有余粮呀?当年,李全、杨妙真等红袄残部流窜于山东沿海诸岛,可是个“宝货山积”却“相率食人”的局面啊。
饿肚子的记忆,刻骨铭心。
就有人骂:好好儿的当兵吃粮不好吗?干嘛要跟着石珪那个囚攘的瞎折腾?
还有,公告里虽然没说明“屯田”的详情,但“六四分账”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条件,一般的田主、佃户,都是五五分账嘛。
不能不怦然心动。
以上种种,主要是下头的人想法;上头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时青那颗血淋淋的脑袋。
头皮发麻呀。
有人主张北上,如裴渊、宋德珍、孙武王;有人坚决不干——老子再也不想做流寇了!如张山、张友兄弟。
石珪奔袭楚州,以张山、张友守涟水,也即是说,他们兄弟没有直接参加“造逆”,较之裴、宋、孙,心理压力要小很多。
另外,当初迎石珪入主涟水,张氏兄弟本就比较犹豫,同裴、宋、孙以及石珪,本就有比较微妙的心结。
详见第六十章《英雄用武之时,豪杰展足之秋》。
双方大吵一番,只能分道扬镳。
不过,跟着裴渊、宋德珍、孙武王北上的,不算多,就是他们自己的部下,也有不少不肯追随的,溃回涟水的,以及张氏兄弟所部,拢共三万出头,跟裴、宋、孙走的,不到一万。
也即是说,“放仗”接受改编的,两万有奇。
看到这个数字,吴浩略失望——不是嫌少,而是嫌多了。
事实上,对待涟水忠义,吴浩所施者,对付时青部之故技也。
品性不好的,奸淫掳掠惯了的,改造起来,特别麻烦,能赶走,最好赶走,既省了我甄别,也省了我的钱粮,不亦可乎?
此其一;其二,严实在山东,发展迅猛,这班忠义军“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可以对严实形成一定的制约。
但进入山东的,还不到一万人,这个制约的力量,略有点儿弱。
所以,俺略有点儿失望。
不过,也没啥,山东到处都是饥民,进去之后,滚两滚,雪球就大了,不然,严实的势力,也不能发展的那般快呀。
至于“屯田”和“六四分账”,却不是忽悠,吴浩是真打算认认真真做起来的,不但在淮东做,更要到山东去做。
*
https://xianzhe.cc/book/38865/1121371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