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种新式的火枪,之所以能够做到一个人就抬起来射击还可以射那么远,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新型的钢材锻造技术。
同时再厉害的火枪,要是没有了子弹那就是个烧火棍,朱由校的步枪是很厉害,但是他们子弹里面的硝化棉还有雷汞的铸造技术,可是一直被掌控的死死的,根本就不怕被人家得到他们的火枪。
因为最后得到步枪,还得靠从他们这里搞来子弹,否则的话想要让他们自己研究这个硝化棉还有雷汞,他们起码研究一百几十年都研究不出来。
朱由校示意的对方站起来,又继续说道:“不过,这兵工厂的规模还是要继续的扩大,一个月两千多条枪。”
“这样给朕的二十万军队全部装备上这种新式的步枪,那么就需要足足的十年时间。”
“朕哪里有十年的时间可以浪费在这上面?”
“朕会再拨给你一千万两银子,你把这个原子用的这个兵工厂扩建上面。”
“你跟朕说过,现在这个兵工厂已经将近有十万人了,但你就算把它扩建弄到三四十万人,那也行,朕都可以为你招募更多的工匠。”
“朕之所以做那么多,所需要的就是你一月可以生产一万七条枪,这是朕最低的要求。”
“如果你的银子还不够了,还可以来找朕要,但是你得告诉下面那群崽子,现在朕给他们的酬劳是极高的,够他们养家糊口的了。”
“就更不要说,到时候事情办好了,朕还能给他们升官,给他们赏银子,他们可以说是前途无所限。”
“但朕这丑话也说在前头了,如果他们敢伸手搞钱,降低了朕步枪的质量,降低了朕这火炮的质量,那么他们就得掉脑袋。”
就连孙元化听到这个话之后,脖子都是缩了一缩。
他知道朱由校说杀人,从来都不是开玩笑的。
这么多年来,朱由校亲自下力处死的人,起码也有几万人,甚至快往十万人上面跑了,再加上近卫军在战场上杀的,恐怕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因而,他自然不会相信朱由校,就不敢再杀多一些官员了。
朱由校直接拨下了一千万两银子,要求孙元化不论用什么样的代价,都必须要让火枪的生产数量达到每个月一万支,火炮的数量达到每年铸造九十六门,一百五十两百两百门。
在场的官员们都惊呆了,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听过数额那么大的银两支出了。
他们只觉得陛下所建立的这支近卫军虽然能打仗,可是这装备也太费银子了。
朱由校就建立最初的3万近卫军,都不知道往里面投了多少银两了。
如果算上兵工厂的建立,加上这些士兵的铠甲、战马、火枪、火炮的话,以及后面的粮草士兵的军饷,这样算起来的话,几百万两原子,那肯定是投进去了的。
如果这些银两用来养普通的明朝军队的话,估计也已经能养二三十万人了。
比如说在辽东的军队,没有被朱由校一锅端了之前,朝廷每年能给辽东的二三十万的军队,拨上那么一两百两银子,那都算是辽东的将领们烧高香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朱由校所建立的近卫军,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兵在精而不在多。
辽东的军队虽然吃空饷吃的严重,但是怎么说名号也还有二三十万人,他们跟建奴打那么多年,也没有打过像朱由校那么酣畅淋漓的大战。
所以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在场的一些东林党的大臣,还有一些东林党人交好的将领,甚至就是出身东林党人的将领,心里也不禁动了心思。
其中一个将领便是洪承畴,他是东林党出身,原本来他对朱由校在喜峰口之外击败了建奴婢这样的消息,也是嗤之以鼻的。
他算是东林党出身的将领里面比较能打的了,虽然他是个读书人出生,那是在陕西剿灭叛军立下的功劳倒也不少,甚至朱由校都多次对他进行了嘉奖。
但是当他来到京城里面就发现有些情况,出乎他的意料,朱由校不但真的把建奴给击败了,甚至还把皇太极都给抓了,也轮不到他不服。
虽然他心里不得不承认,陛下击败了建奴的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但是它始终都想不明白一件事,朱由校到底是如何凭借着3万多连仗都没怎么打过的新军,就击败了建奴。
难道皇太极做了什么蠢事,直接被朱由校抓住了缺点?
但是他想了想,觉得也不太可能,建奴的将领们还是很有本事的,纵横辽东和蒙古各部也几乎未逢敌手。
直到今天洪承畴终于知道朱由校凭着什么打败建奴的了,凭的就是这些犀利的火枪火炮。
他自认为自己也是十分能打仗的,他在陕西也带出了一支十分能打了劲旅,可是他平心而论,如果他那支所谓的劲旅,面对着一只装备着这样火枪火炮的军队,他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洪承畴才无比期盼地看着这些火枪火炮,如果陛下的手底里能漏出来一点点,就够他们吃撑着了。
毕竟按照朱由校那个说法,这个兵工厂扩建之后,一个月要搞出一万八千只新型的步枪,给他几千只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洪承畴心中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办法想明白的,就是他在陕西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打败了不少的叛军。
而朱由校在他立下了功劳之后,也会进行对他嘉奖,给他升官,给他赏赐金银财宝,但是洪承畴始终都感觉到,朱由校对他是有几分疏离的。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只是因为他是东林党出身,而朱由校又刚好是众所周知的不喜欢东林党,但是他慢慢发现这个情况也有点不太对劲。
洪承畴慢慢感觉到,好像朱由校不喜欢他,就是单纯的不喜欢他,而不是别的原因。
他其实不知道朱由校之所以不喜欢他,是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老老实实的就做了二五仔,背叛了大明朝廷这个伟大的事业。
虽然他现在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在朱由校的心里,始终都存在那么一个疙瘩,感觉过不了。
不过万幸的是,朱由校虽然不太喜欢他,但是并不会在做事上对他有所偏颇。
只要他能打仗,他能够为大明朝廷做事,只要他立下了功劳,足有孝,还是会给他升官,赏赐他金银财宝。
https://xianzhe.cc/book/38640/1196447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