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是傅宗龙,还是玄默,显然都低估了流贼的能耐。
正在大别山区躲避卢象升围剿的高迎祥、罗汝才大军此时又有了分化。
大别山最南端,与长江一江之隔的则是江西、湖南、湖北交界处的幕阜山,两山之间的距离不过百余里而已,由于长期以来认为有长江天堑阻隔, 长江以南早就安心升平多年了,那里的卫所兵既少,营兵也一个也无。
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张天琳、高杰、张献忠四部从西面走出大别山后,突然来到兵力空虚的蕲州,然后突袭了蕲州水师,并夺取了大量的船只, 然后四部大摇大摆从那里过了长江!
过了长江之后便进入到了幕阜山!
这件事对于明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比小强旅占据了整个南阳府还大,江南, 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一直被认为是稳如泰山的大后方,现在居然被流贼突破了!
于是,原本聚集在夔州府准备经郧阳府去围攻小强旅的朱燮元大军只得先坐船顺流而下,准备在湖广、江西一带阻截这股流贼。
当然了,这四部突入江南显然是因为大别山区实在养活不了如此众多的人马所致,李自成等离开后,高迎祥便带着余部进入湖北,准备从那里进入四川。
而号称“今之曹操”的罗汝才则带着剩余人马依托大别山区与卢象升周旋起来。
但由于卢象升放跑了李自成等四部,显然受到了朝廷的训斥,他的军队也只能一分为二,以天雄军、关宁军为主的军队继续在大别山围剿罗汝才,而陈洪范、黄得功二部则越过长江去追击李自成等。
而对于中间的紫金梁、不沾泥大军来说,由于之前汝宁府分守参将刘良佐大败于龙十三之手,眼下正是军力捉襟见肘的时候,便假意在开封府与傅宗龙的大军对峙了一阵,然后突然南下。
大军进入汝宁府后, 一部由不沾泥率领沿着桐柏山北麓朝着豫西群山前进,一部则由紫金梁带领沿着桐柏山南麓向西前进。
再加上湖北中路高迎祥的牵制,两路人马进入湖广、河南交界之处后如入无人之境。
于是,虽然四周重兵压境,但南阳府的龙十三却感受到了难得的闲暇。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份,春耕开始了!
龙十三也参与其中。
他在南阳府城附近为自己弄了二十亩土地,其中上田、中田、下田各有一些。
此时,在整个河南府,普遍耕种冬、春两季作物,在冬季只有一种,那就是小麦。
小麦要等到夏季才能收获,也是大明夏粮的主要品种,而在春季,则是稻、粟(小米)、菽(大豆)、蔬。
龙十三是以老营青壮家庭的身份随机获得这二十亩田地的,由于侦情司指挥使龙小石、炮兵指挥使郭兆麟两人尚未成家,便与龙十三搭伙,准备对二十亩田地进行耕种。
龙十三这样做,除了作为大军统帅用亲自下田来对耕种表达重视外, 还有实地摸清此时耕种的一些特征的想法。
后世的龙十三就是农民出身, 在农忙时也会帮着父母种地, 当他来到田地与龙小石、郭兆麟两人劳作了十日后就明白了。
大明时节的南阳府耕作已经与后世相比,除了没有化肥,一切几乎没有变化!
他将靠着水渠的上田种上了水稻,对于水田的耕作来说,翻地、耙地、灌水、育秧、插秧完全与后世一样,龙十三后世是南方人,干起这些是驾轻就熟,让山西人龙小石、郭兆麟目瞪口呆。
稻田旁种植菽豆。
另外的田地,他种了五亩地的苜蓿,五亩地的粟米,五亩地的蔬菜和棉花。
他这样的安排,就是时下南阳府农户的普遍做法,后世的时候龙十三曾经读过宋应星的著作,几乎也是这样描述的。
无论种植什么地,无一例外都要先用耕牛或耕马翻地,然后将田地附近的灌木丛砍伐后堆在田地里与土堆一起焚烧,实际上是在制作第一道肥料。
等到种子播下后,就会挑着农家肥来浇灌,这便是第二道肥料。
等到出苗后在进行第三道农家肥浇灌,然后是其抽穗、结果之时施肥,中间要不断施以除草等作业。
其中中田种植粟米,下田种植棉花加芝麻,蔬菜田则在城池附近。
与后世相比,此时的种子全部由农户自己挑选、留用,虽然有自己的一套选择标准,但由于没有后世的科学育种知识,产量、抗病虫害、抗倒伏等自然与后世无法相比。
不过,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不具备科学的农学知识,龙十三还是命令龙小石、郭兆麟两人随时记下那些长得高大壮实的植株,以便收获时将其留作粮种。
https://xianzhe.cc/book/38604/1261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