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只是想了一下,就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自从总章元年,大唐灭亡高句丽,并在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以来,高句丽的遗民。就总是不安分。
攻其国、掠其地、善其民。
这是标准的灭国战争流程。
想要让新纳国土上的人民听命,最好要善待他们,让他们清楚,新的统治者,比原本的统治者,要好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这样的政策,终究是有时限性的。从总章元年到现在,已经七年了。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却依然没有获得那些遗民的归心。
既然如此....
“杀”这个字,只是稍稍浮现,就被李治给掐灭了。
杀人是行不通的,高句丽有数十万的百姓,全部杀掉,大唐的凶名,就洗不干净了。
可是,说到底,高句丽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啊。
就在李治脑子里思绪万千的时候,手里却感觉到了异样。
明明第一张信纸末尾,已经有了署名,但在它下面,却还有一张纸。
这是怎么回事?
掀开第一张纸,只是看了一眼,李治就被第二张信纸上的内容,吸引了。
看完信后,这些天来,李治的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微笑:“呵呵,难得你有对兄长的敬孝之心啊,跟你相比,李显就落了下乘,回来的路上百般拖延不说,每到一处繁华一点的地方,总要胡吃海喝一番。”
对于李显,李治实在是寒心,这是非要拖到入葬以后,才返回长安的举措。
相比较之下,李贤就要好了太多。
想到这里,李治抬起头,对姜暠说:“李荇的信呢?给朕取来。”
姜暠并没有转身,而是在怀里拿出了李荇的信。
同样检查了火漆和保密措施的存在以后,李治才打开信封。
看了一遍,李治脸上的笑意顿时更灿烂了一些。
“练武?虽然多年没见,但朕还记得你那筷子粗的胳膊腿儿。不过,能坚持下来,获得李荇的尊敬,还是不错的,看样子你确实有坚持下来的心。也罢,朕先看看你能不能坚持下来,要是能,朕自然有最好的人手,来传授你射箭的技艺。”
笑了一会儿以后,再想想以前的事情,李治却收敛了笑意,不由自主的疑惑起来。
李贤这个孩子,他还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小的时候,他曾亲自教导过一段时间。
按他的了解,李贤回来奔丧,表现应该不会比李显强多少。
可是,如此巨大的转变,是怎么回事?
https://xianzhe.cc/book/38369/1035550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