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前后,汽车厂进了不少新人。
恢复高考后的部分毕业高校大学生陆陆续续分配到了汽车厂,这里面以安徽工学院毕业的居多。安徽工学院应该是当年全国比较牛的高校,只是到了1995年,国家提出211建设工程,要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并且每个省名额有限,为了能保住安徽省高校中一个珍贵的211席位,安徽工学院在1997年最终并入了合肥工业大学。但是这所学校存在的那些年,的确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了不少人才,到了二十世纪初,几十年间由此走出的全国各大车企高管将星璀璨,号称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还有一些是因为合肥市是省会城市,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从其他地方调动过来的老大学生,有不少是国内名校的。比如有一对叫庄无纠和姜静茹的夫妇,夫妻俩双双毕业于清华大学,几年后丈夫还成了汽车厂的总工程师。他们的大儿子庄园和他们一起过来后,进了子弟学校,和张不伦成了同学,后来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这些人的加入为汽车厂的技术研发补充了新鲜血液,农林牧副渔,煤炭林业地质勘探,各行各业只要有需要的特种车辆基本上都能开发出来。那段时间,张不伦每次再去停车场,看到的不再是原本一色的载货汽车,而是多了各式各样很稀奇古怪的车辆,停得浩浩荡荡。张爸爸张妈妈和他们的工友们也非常辛苦,经常加班,有的时候还出现叫长白班,两班倒与三班倒的班,工厂里也经常会看到“大干一百天”之类的标语。
可即便是这样,或许是刚刚走上起跑线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此时都还没有准确把握什么叫市场的脉搏,因此,面对市场,无论大家怎样的努力,一切只能是处于一个不好不坏的状态,像一个负重的蜗牛,在艰难中蹒跚前行。
这种状态持续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汽车厂每个职工每月的收入仅仅够维持基本开支而已。
有段时间张妈妈所在的车间一度有好几个月奖金都是5块钱。职工们恼了,把车间主任围住,说你不能争取争取吗,每个月都5块钱奖金我们以后就喊你老五了。车间主任也尴尬,当着全体职工的面发誓赌咒大声保证,下个月奖金一定会增加,如果不增加我这个车间主任就不干了,然后气呼呼去找厂长了。第二个月下来,车间主任果然兑现了他的诺言,奖金还真的涨了,5块5毛钱。
即便收入菲薄,但是汽车厂职工对自己的子女们还是毫不吝啬的,并且是千方百计创收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刘飞的爸爸是上海人,有空总是坐火车回上海去找一些比较时髦的,在合肥这边不容易买到的东西分给大家,自己也赚点小差价,补贴家用。其中有一阵就经常往厂里带一种叫假领子的东西。
假领子从外形上看是一件不完整的内衣,只是一件领子,保留了内衣上部的少半截,穿在外衣里面,露出的衣领部分完全与衬衣相同。而就这个东西,曾经不仅在汽车厂,在合肥市都风行一时。其原因还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还比较贫困,收入少,供应紧张,购买许多东西需都要票证。单说购买服装,除了有钱,还得有布票等。纺织品基本上也是定量供应,不到年节,一般人是极少添置新衣服的。衬衣更是服装中的上品,穿上它,人显得精神体面。可是衬衣价格相对要贵、需要布票。再加上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不穿西装,穿中山装得多,敞开领子,漏出的也只是脖子那一小块儿,于是人们穷则思变,假领子应运而生。
金强的爸爸休息的时候会去给附近的生产队打一些结婚要用的家具,后来名声响了,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还把他徒弟等等一众人等拉去帮忙。结了工的东家往往比较客气,除了工钱外还会拿出一些家中腌制的咸货执意相送,于是张不伦有一阵在金强那混了不少咸鸭蛋吃。
张爸爸下了班经常把网一背,带上自家配的饵料,去附近池塘钓虾子去了,有时候运气好的还会抓到老鳖。于是张不伦一家鱼虾不断,吃不完的张爸爸会去厂门口附近找地方一次性卖掉,有一回卖虾子的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都高,把张爸爸乐得一晚没睡着。
在张不伦和金小宝的记忆中,自小父母亲还真没有让他们在吃的方面吃过亏。尽管工资不高,无法天天保证大鱼大肉,但是经过张妈妈的巧手安排,一年四季总会美食不断。
https://xianzhe.cc/book/37839/1027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