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老两口儿已经成亲了四十多年,生了十几个孩子,最终站下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目前除了小女儿夏玉娇之外,六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
小女儿虽说还没出嫁,但也已经说定了婆家。
老两口儿至少在明面上,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家产基本上平均分成了六份,给每个儿子一份,老两口带着还没嫁人的小女儿一份。
家里的房子,各房头分到的,都是自家原来住的那间。
家里的土地,拢共有一百亩。老两口留下了三十亩做棺材本,给每个儿子分了十二亩,余下十亩,分给大女儿和小女儿一人五亩。
每个儿子每个月,要给老两口儿交二百文养老钱。女儿也要交,每个月一百文。
家里的牲口,一头牛和一头骡子不好分,就都留给老两口儿,农忙的时候,各房头可以过来找老两口儿借用。
两头猪,过年的时候宰了分肉。鸡正好十二只,每个房头分两只,老两口儿留两只。
……
这样琐碎的条款,还有不少呢。
听得夏稻花都有些佩服老两口儿的心思细致,思虑周到。
因为老太太意志坚决,分得也还算公道,而且,虽然分了家,大家日后依然要住在一处,所以整个过程,基本上算是和和气气。
没怎么折腾,就结束了。
夏稻花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分家文书都已经签过了。
她还跟到家里来做见证的里正王大叔,和夏家老爷子的亲哥哥夏平康,打了个照面。
这两位,是做过老夏家分家的见证人之后,特意绕路过来四房,专程来看望夏稻花的。还安慰了夏有田和姜氏几句,说了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类的话。
稻花娘姜氏端出来两碗待客的红糖水,沏得浓浓的。
两位客人一边说话唠嗑,一边转着碗,吸溜吸溜地喝光了。
王大叔头发稀疏,紧紧扎着个可怜巴巴的小发髻,戴着一顶网巾,却有一把浓密的长胡子,梳理得溜光水滑,看得出胡子的主人很是爱惜。
夏平康虽然是夏家老爷子夏平安的亲哥哥,兄弟俩长得却不怎么像一家人,反而各有特色。两人最相似的,便是那一头乌黑浓密的好头发了吧。
夏稻花很满意地发现,还是自家祖父夏平安,长得更好看些。
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只在四房略坐了坐就走了,走的时候,还跟夏稻花的父亲反复交代:
“有田啊,你爹你娘毕竟年纪大了,身子骨再硬朗,也难免有些头疼脑热的时候。
你大哥一家常年在镇上,指望不上。你二哥家孩子恁多,你二嫂也不是个贤良的,不提也罢!你三哥倒是个有良心的,但他自家的事情还顾不过来呢。你弟年岁还小,人也有些不着四六。
这么多子孙里头,也就顶数你最靠谱。
虽说分了家,但你们是分产不分居,大家伙儿都住在一处。平时你要多警醒着些,尽量照应着些你爹娘和你妹子啊!”
夏有田憨厚地笑着应下了,姜氏也站在一边应和着,低眉浅笑,笑容温婉。
夏稻花就是这样,听说了分家的事儿。
姐姐夏梨花听了这些话,却一脸不以为然,不屑地轻轻地哼了一声。
https://xianzhe.cc/book/37569/101705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