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筠的了解,族学如今的夫子,是个上课都快打瞌睡到睡着的老秀才,宋念肯定是不愿意把儿子送过去被耽误的。
虽说拨款充裕之后,夫子肯定要更换,还会多请几个,只怕也远不如县学的师资力量,也比不上王举人家里多年的积累。
“同样的,族中家境尚可的人家,其实并不会送子弟到族学读书,最起码在改革未见成效之前是不会的。”
宋筠好像听懂了,所以族学就真的是给原本读不起书、或者家长不重视读书的孩子们办的希望小学呗。
宋策和宋箴被叫过来的时候一头雾水,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宋念这么说,还以为他是担心收学生的情况不如预期,到时候让他脸上不好看,于是异口同声地“为父分忧”:
“爹,在离开之前,我和大哥/弟弟去族学读一段时间书吧,不然我们都不去,也不好号召别人去。”
宋念没预料到话题的走向是这样的,不过思索一番,也就同意了,最多不过一个月的功夫,有他看着,也不会影响两个孩子的进度。
而且自家儿子去读书,他也更好了解新族学种种规定的适用性。
不过,宋念真正想说的话还没说完,他继续说:
“去族学读书的,多数家贫,并不能像你们一样,一心读书,反而还要承担家务,帮父母跑腿,并不缺乏锻炼。
而且,他们或许不至于像一些连读书都不敢奢望的孩子们那样吃不饱饭,也肯定是少见荤腥的。
负担重,吃得不好,很难有体力去消耗。而且,家里送他们读书,自然是希望他们在族学的期间能够心无旁骛地读书,如果想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家务活也够他们锻炼的了。”
宋念看了一眼宋筠,看她有些深思的样子,觉得欣慰了,还好孩子只是没想那么多,而不是真的不知人间疾苦。
其实宋筠是在想,前世总有“蛋奶工程”进校园的活动,只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吧。
由此可见,作为政策决策者,并不是轻飘飘又不切实际地空喊口号:要让孩子们加强体力锻炼、要让农民们好好种田,要让百姓填饱肚子,之后就可以躺着做梦等政绩出现的。
反而要真正深入了解百姓的需求,对症下药。
是给贫寒学子提供营养补助,还是改良农具分发高产粮种,或者是平抑生活必需品的物价,盘活地方经济,这都是做父母官要落到实处的。
宋筠突然觉得,她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地图新挑战,并不是在家坐着享受县令家小姐的身份后就无事可做了,反而可以真正运用自己的金手指,既助人,也助己。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宋念能够支持她那些看上去天马行空的行为。
宋筠带着期待的表情看了眼亲爹,想了想族学改革的事,倒是不太担心了。
由小见大,习惯成自然,这种小事他允许自己出谋划策,还能很认真地去推进,大事应该也不会太反对吧。
宋念回了女儿一个赞赏的微笑:很好,孺子可教,女儿还是能听懂自己的意思的。
宋筠也回了一个感动的笑:很好,这爹是真靠谱,自己还什么都没说呢,他就表示了支持。
https://xianzhe.cc/book/37421/1218874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