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念他们终于把七大姑八大姨接待得差不多,宋筠也顺利地通过了裴夫子的考核,在一个下着小雪的早晨,宋念和沈氏正式带着宋筠去拜访了裴夫子。
其实他们早就想拜访了,只不过裴夫子和卢夫子不同,对收徒这种事,更尊从本心,不愿意受人情关系影响,所以一直以“先和宋筠多接触接触”为由推辞。
如今接触够了,这才同意正式定下来。
宋筠都觉得有些神奇。
谁能想到呢,女主角穿越,是订三次婚,有三任未婚夫,而她倒好,别说未婚夫了,连适龄、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子都没认识几个,却一个接着一个地认师父。
双手捧着送上拜师礼,敬了茶,磕了头,听了训,一整个流程走完,宋筠算是多了个需要养老的长辈。
不过裴夫子并没有搬到宋家住。
她在黎阳县有个小院子,身边有个老仆,街坊邻居都是她爹娘那辈儿就认识的,安全性挺高,她住得也自由,自然是不愿意住到学生家里,寄人篱下的。
宋筠对此没什么意见。
两家距离并不远,也就是宋筠前些年听八卦总是听一耳朵就忘,以至于完全没印象,其实裴家在宋老太太和她的老姐妹们的闲聊中,还被提及了好几次呢。
毕竟,在一众普通县里百姓之中,突然冒出一家虽然生活水平没比自家高多少,但行事风格总显得很高冷的人家,总会被人反反复复揣测。
这一点,宋筠和裴夫子混熟后,倒听她提起过。
其实哪里是裴家人高冷,主要是刚搬到黎阳县,他们一家听不太懂当地方言,又不会说,只能减少和人交流的机会了。
后来,裴夫子家里的长辈一个接一个生病卧床。
晚辈又卯着劲儿要读出书来,裴家藏书多,当年迁徙的时候,金银珠宝没带多少,书倒是没少带,家学渊源,自然是看不上县里的书院,只在家埋头苦读。
因此,也就和县里人接触得少了。
总之,两家距离不算远,哪怕天气冷,宋筠也不用坐车,早晨和白芷互相搀扶着,一边吱吱呀呀地踩雪,一边去裴夫子家的小院。
中午既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找家小馆坐下来吃饭,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宋念如果没有应酬的话,也该回家了,就会顺路接上宋筠。
宋念最近在折腾族学的事。
真要说起来,也属于可持续发展吧,族中读出书的后辈们越多,宋念,以及日后的宋策宋箴,才会有越多的帮手。
其实原本是有族学的,但缺乏领头人,光靠族长族老的威望,不足以把学堂办好,光是花销就是个问题。
族中有族田,按理来说,拿族田的出息就能覆盖大部分花销。但真实施起来却不行。
不是每家都有需要读书的孩子,也不是每家都愿意孩子读书,反而是祭祀祖宗、准备墓地,这是家家户户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https://xianzhe.cc/book/37421/1217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