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办一场宴席看着不起眼,却相当的占时间,尤其是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沈氏光是去找合拍的雇工、再与他们磨合,都废了不少时间。
这时候,沈氏就觉得,还是闺女贴心又靠谱啊。
没错,哪怕沈氏嘴上说的是宋老太太做指导工作,她做具体工作,但事实上,宋老太太只是“高屋建瓴”地发表了一番“要让群众们吃好喝好地离开”之类的空洞谈话,剩下的就都是沈氏的工作了。
沈氏身边没有用惯了的小秘书白穗,又没有用顺手的胡家婆媳和李婆媳,是恨不得拔根汗毛变出三五个自己来统筹安排这种种活动,最后把宋筠抓了壮丁。
要说办一场宴席最困难的是什么,其实不是拟定菜单,也不是采购食材,而是给每个菜都取个好听的、能证明这是进士宴的名字,以及安排座位。
第一个就不说了,哪怕是现代,高考后的升学宴,都得把豆豉肉片炒苦瓜叫成“寒窗苦读十年书”,更何况是古代呢。
要体现文化底蕴,还要有巧思,那就不能搞“拿来主义”,直接用酒楼里制式的进士宴食单,而是得进行本土化创新。
宋筠拉着两个哥哥,还有一个表哥,苦苦思索了好几天,这才拟出一份听名字就觉得吃不起的菜单。
宋筠做这件事的时候,很难不想到紫薇的那些“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之类的菜名,然后忍不住一边回味,一边把剧情给两个哥哥讲了一遍。
结果被挑出了一堆逻辑bug,宋箴恨不得立刻化身无情的码字机器,给宋筠示范一下话本情节该怎么写才显得真实动人。
菜单拟好了,确定坐席安排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事自然是沈氏为主,宋筠辅助。
考虑到赵家因为少还了李家一块布以至于两家有矛盾,再考虑到陈家因为半夜赶工修补瓷器以至于影响了孙家老太的睡眠质量、从而让两家老太太不对付,等等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安排座次的时候就得谨慎再谨慎。
这是招待街坊邻居的宴席,相对而言还比较轻松,更要紧的是招待身份更高一些的客人。
比如祁家一家人,和给过宋念帮助的郑翰林的老友们。
也得给晋王的外祖家下个帖子,好歹是买卖过酒精方子的关系,即使人家不回来,面上也得做到位了。
宋念想了想,又添了唐知府的大哥一家,他和王琦、赵雁林三人考中之后,唐家也曾派人来请他们去做客,倒不是为了拉拢,不过是结个善缘。
人家请他们去做客了,那自家办宴席,也得通知一声。
还有,那位因为宋念发现火情而被及时救治的老举人的儿子随父亲在京城养病,也曾为了感谢宋念而上门拜访过,这次也得请。
像宋念在郊外的学舍认识的同年和教授们,同样得下帖子邀请,表明心意。
这么一盘算,虽说自家在京城住了还不到一年,新结识的人还真不少。
多数都是随着宋念的身份变化,而让宋家有资格和人家进一步结交的人家。
其中多数人家都给面子地来参加了,虽说不是大家长亲至,但也安排了家中的子侄带着妻儿带着贺礼来表明态度。
于是,宋策兄妹三个的社交圈都有了不约而同的提升,原本还是和邻里邻居家的小伙伴来往,如今也能随着这一场宴席,逐渐和京城的官家少爷小姐来往了。
宋老太太和沈氏也是如此,即使宋念如今还是白身,没有正式的官职派发,但也能带着家里的孩子时不时去参加一些聚会了。
就连胡伯,如今再出去采买食材日用品,也能和一些小官小吏家里的下人一起拼个单、以批发价买点东西了。
等着家里处理好宋念中进士后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之后,宋念也终于等到了关系到他仕途开局的考试。
https://xianzhe.cc/book/37421/1205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