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轮交锋下来,弹劾张鹤龄,张延龄兄弟这一轮,双方算是打了平手。剩下几轮,都是朱厚照占了上风。
接下来,有人提出要恢复午朝。
历朝历代的朝会,常朝都是早朝。
勤政的皇帝,一天一朝。外加元日,冬至等大朝会。
有的是几天一朝,外加朔望朝会。
弘治年间,有的臣子起幺蛾子,在早朝之外,增加了一段时间午朝。
就是在早朝之后,午间也上朝。
这种举动,就是一些大臣干不了正经事,难事又不想干,但是还要显得自己很忙,没事找事儿。
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弘治帝朱佑樘是个老好人,就采纳了建议。
但是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少时候,早朝刚刚结束,就要上午朝。一天光上朝了,也没功夫干别的。一站好几个时辰,站着都累的受不了。
于是就有人请假,或者干脆缺勤,时间一长,众臣受不了,午朝也就无疾而终。
今天提出来,也不过是出风头而已。
朱厚照才没工夫整天跟他们扯皮,就准备否决。
不过,这个提议实在不得人心,没等朱厚照否决,就被几个人一顿猛喷,不了了之。
几轮交锋虽然很激烈,但表明上都是一本正经地说话。双方都抢占道德高地,占据政治正确。
朱厚照也不想把关系弄得太僵,甚至把矛盾表面化。撕破了脸皮,对双方谁都没有好处。
他现在毕竟是皇帝,大明积弊已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改变巨大的惯性。
除了决心,他还需要耐心,需要战略定力。
这就是君臣斗而不破的套路。
但是,总是有人不识时务,在不该跳的时候,跳了出来。
这个人就是尚宝司卿祝祥。
“皇上,臣有奏。”
一看是祝祥,朱厚照眉头一奏,知道就没有好事儿。
这个祝祥,是成化年间的进士出身。
弘治年间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家住京城。因为母亲年高,乞请回京任职。
因为不合规矩,吏部奏请以原来的官职改任河南或者山东任职。祝祥不愿意去,就求到了张鹤龄那里。张鹤龄求到了姐姐张皇后那里,最后祝祥留京,任职外尚宝司卿,正五品。
这个外尚宝司,在太祖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设立,负责掌管宝玺、牌符、印章。
太宗迁都北京之后,宝玺、牌符、印章等收归宫中,由宫内女官尚宝司掌管。
外廷需要用印的时候,由外尚宝司带着揭帖到宫内太监尚宝监请旨。得到允许后,太监到女官那里把宝玺取来,在太监监督下用印。之后把宝玺交回女官那里。
所以,这个外尚宝司,就是个没有什么用处的机构,尚宝司卿,就是个可有可无的闲职,混个品级和俸禄而已。
朱厚照继位后,曾经想把它裁撤掉。因为考虑到母亲张太后的关系,才没有下手。
因为这个祝祥是他舅舅张鹤龄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张鹤龄的儿子。
此前孙怀玉弹劾张鹤龄和张延龄,被朱厚照应付过去。此时祝祥跳了出来,朱厚照就怀疑他要给两人张目。
但是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不让他讲话,只好硬着头皮同意。
“祝爱卿有何话讲?”
“回皇上,臣弹劾户部郎中李梦阳。”
跟李东阳一样,李梦阳也是大明的文坛领袖之一。
https://xianzhe.cc/book/36912/988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