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此界开神道
如果陆地上的外州尚且属于中央王朝可以管辖的地盘,那海外就是名副其实的法外之地。
陆上外州都是郡守、刺史,哪怕王朝末期也是朝廷派遣亲信重臣担任州牧,这些和内九州都没有区别。
而同属外州的海岛十二州最高官员,却叫总督。
州牧是军政一体的封疆大吏,在一州之内既管军又管民,这权利够大了吧,位极人臣。
但总督比州牧的权力还要大,州牧只能任命别驾,治中这类州佐官员,总督却能任命一个岛州上下各级官员。
无论军事、民政,还是财政税收,总督都完全握在手中。
中央王朝强盛时,按时缴税,报备辖下郡守级大员,中央王朝衰弱时,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没办法,哪一代中央王朝会允许辖下土地不服王法?可距离太过遥远能怎么办。
不给岛州自治权,不给总督相当于土皇帝的权力,万一某个岛州出点什么乱子,天南海北,等朝廷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给总督特权,好歹在承平时能做到对岛州的基本掌控,在衰弱时,岛州也能做到表面上的臣服。
如之前大虞末期渐渐衰败,内九州大部枭雄割据,神器易主已成定局,但大部分百姓和士人仍然将大虞朝视为正统。
其中不乏有人心君臣之故,更多的却是朝廷名义上依旧掌握大半版图,诸多外州,包括海岛十二州,在明面上从未脱离朝廷自立。
就连当初天变,海陵岛被黑莲教割据,其它海外岛州仍然奉中原正统。
郑氏的海盗船队封锁近海,打劫来往商船,有几个海外总督以舰队开路,也要给大虞朝廷上供。
这些总督往往是大虞皇室的坚定拥趸,或是联姻的外戚,或是忠心近臣。
即使多代更迭后,野心渐起,岛内掌权派也有相当一部分亲近朝廷的人。
如此便给朝廷留下了最后的颜面,一些看不清大势的百姓士子,未尝不会抱有一丝中兴期许。
大虞朝廷中央权威彻底丧失,还是海外十二岛州与大陆全部失联,自那自后再无地方力量声援。
当然以舰队护送上供的方法,无法多次进行,动用的资源太多,本来岛内就不是很安稳,还有就是郑家的力量确实有点强。
大虞朝往前推三代,郑家就已经立足海外,他们从一支默默无闻的走私商队,到朝廷通缉列名海盗。
最后到大虞中期,郑家舰队压服四海盗贼,成为公认的海盗之王。
当代郑家家主郑三保,便是这一任海盗王,其人威望深重,南征北讨,又将郑氏的影响力再度提升了几个档次。
虽然没有拿下十二大岛任何一岛,但坐拥上百个岛屿据点,几千艘舰船,三十余万直辖部众也不是吹。
实力之强,任何一个岛州的水师都无法与之争锋,要是哪个总督获得郑家支持,说不定真会出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海外王朝。
就算不能建立王朝,在郑家支持下统一五六个岛州割据一方,维持几百年王业还是非常轻松的。
所以郑家力量的存在,对于海外势力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既然得不到那不如毁掉?
然而单独一方打不过郑家,各方又有各方的心思,除非像楚国一样威胁到根基统治,又有哪几家能联合起来,消耗本钱去灭掉郑三保。
郑家海上力量强,只是没有陆上资本,也没有世家底蕴,连续多任家主的夺岛建国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郑家历代家训,就是洗白上岸。
应鸿羽以秦代虞时,郑三保也试图攻占位于南海的朱崖岛,却很快认清现实。
不是郑三保的军事能力不行,而是部下海盗习性根本无法长期立足,三个月攻占朱崖岛三郡半岛之地,再三个月又被朱崖岛总督打回海中。
在郑三保的治下,百姓民不聊生,根基动荡,少数几个想立足用心治理的郑氏家臣,无关大局。
退出朱崖岛后,郑三保对于自己夺岛建立政权的心思算是断了,那想完成郑氏先祖历代心愿,就只有两条路。
第一条是扶持海外势力,让郑家成为海外割据政权的擎天之柱,这样即使日后割据政权被兼并,也能以败臣身份归顺。
第二条当然就是直接臣服中原,在中央王朝未统一天下时归顺,也算是从龙。
第一条路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起码只要牢牢控制水师,于海外王国,郑家就是第一权臣,无冕之王。
第二条路臣服中原,显然不能如在海外一样自由,但未来郑家后代必然会更安稳,一个郡望乃至千年世家的底蕴,将在郑三保手中缔造。
这两条路在郑三保眼中,其实就是一条路,那就是东海之战的胜负。
海岛十二州联合舰队胜,郑三保就会选择早就看上的扶持对象,统一瀛洲等三岛的谢翼。
楚国水师舰队获胜,郑三保自然也会认清实力差距,臣服归顺代表中原的大楚王朝。
由于战前实力对比相差太过悬殊,很多郑氏家臣都劝郑三保提前下注,抽掉家族主力舰船突袭楚国舰队。
可郑三保信守中立之策,以郑家的实力,不需要冒险提前下注。
无论哪方获胜,只要郑家投靠,都会得到重用。
再说郑氏立足海上多代,也供养了不少奇人异士,从他们口中以及环境变化,郑三保敏锐洞察到世家剧变。
他们郑家舰队也被迫信奉不少神灵,那可是能呼风唤雨,随意颠覆一支楼船舰队的存在。
既然海外有这等神灵、仙人,中原王朝处于文明中心,莫非背后的超凡力量就少了?
表面上的舰队实力,不是最后胜负的决定性力量。
在双方焦灼厮杀的时候,谢翼以十二岛之一为酬劳请郑氏出兵,然郑三保力排众议,一直龟缩在南海,不曾插足东海水战。
直到龙王入海,野神伏诛,东海之战由楚国取得完胜,事实方证明了郑三保的高瞻远瞩。
第一时间,郑三保便命人和扬州官府联系,靠岸登陆,随后派自己的儿子入京奉表,以求归附。
天子籍田边的简陋庭院中,李隆接见了郑三保儿子郑明俨,或许有些失礼,但他正想看看郑家后代的成色。
郑三保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可郑明俨却是郑家嫡长子,名义上的郑家继承人。
https://xianzhe.cc/book/36886/1267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