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四月就这样平稳地过去了,事实上,除了这朋党的争议之外,其他值得一提倒也确实没有。
到了五月,比较重要的就是水洛城事件了,此事也可以看做范仲淹集团内部的一次争议。
五月的时候,西夏与契丹对峙的局势愈演愈烈,赵祯特地为此事而召集范仲淹与韩琦这两个曾经在西北待过的人,询问对策。
自从西夏建国后,多次大败宋军,说是站稳脚跟也不为过,所以不少定居在辽朝境内的党项族便迁徙回西夏,辽朝不许,这就是辽夏争端的起因。
本来说得好好地,也不知道怎么就扯到了水洛城的事情上去。
之前提到过,在西北战事上,韩琦与范仲淹有着不同的策略,这水洛城事件其实就可以视为二者策略纷争的体现。
韩琦主张一鼓作气,解三代之忧,范仲淹主张广建碉堡,徐徐图之。两种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执行端出现问题,导致两种策略没有一种得到真正落实的。
说回这水洛城,这还是去年发生的事情,庆历三年十月,水洛城一带蕃民十多个部落愿意归顺。
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郑戬认为可以招募蕃兵数万,与秦州、渭州互相接应,所以支持此事,令静边寨主刘沪招集蕃民修筑水洛城。
郑戬特地请求朝廷不要让韩琦干预此事。因为他明白韩琦反对这种广建碉堡的措施。
但是当时水洛城一带归尹洙管辖。知渭州尹洙及泾原副都部署狄青招回许迁,发公文令刘沪、董士廉停止修筑城池,并命令刘沪返回泾原。
蕃民部落为自身安全考虑,强求刘沪留下,自己出钱筑城。刘沪因担心蕃民部落离散,且不耗费朝廷钱粮,就违背尹洙将令,加速筑城。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刘沪被夺权并关押,具体干活的是狄青。
但是这水洛城花了不少银子修了,总不能放在这里吧,更何况还有数万蕃部,可都是不稳定因素。
范仲淹认为刘沪、董士廉先奉郑戬将令来筑城,即使后来郑戬不再统领尹洙、狄青,刘沪、董士廉所做是以前统帅交代没有完工的事情,就不是故意违背尹洙的将令。
韩琦与范仲淹意见相反,连上十八道奏章。
欧阳修、余靖和范仲淹意见一致,余靖甚至说:“如所筑新城实利,即应留沪等专守此城,招抚蕃部,仍以此意诫敕狄青、尹洙,今后行事不可如此仓卒。”
朝廷钦差鱼周询、周惟德二人见水洛城修筑完毕,便回来禀报说修筑水洛城是有好处的。
就这样,这场水洛城之争,以范仲淹胜利结束。
本来,范仲淹考虑的是眼下的攻防形势,招募蕃民部落能够壮大自己的力量,免得将人力、物力资助西夏。
而韩琦、尹洙考虑的是汇集蕃部的隐患,毕竟金明寨铁壁相公殷鉴在前,十万大军毁于党项奸细。
尽管双方意见不一致,但彼此都是为国家谋划,没有私心,也不会心存芥蒂。然而,这个事件却使韩琦和尹洙先后受到打击。
https://xianzhe.cc/book/36752/978048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