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昕这个天子的动向,牵扯着全天下人的目光,自然也为各国奸细所瞩目。
赵昕时常观看军器制造,而且军器所时常发出隆隆巨响,换做谁人也不可能全无关注。哪怕是赵昕把技术封锁地再好,可是铸造出来的热武器,总有一天要进入战场,终究是要进入阳光底下。
当大炮列装军队的时候,技术也就随之外泄出去了,就赵昕所知,辽人已经开始仿造,仿制结果如何,暂且不清,但是本身并无多少技术难关,估计仿制成功也不会远。
这种情况赵昕早有预料,想着一招鲜吃遍天,自然是不可能的,无非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这种大国之争,争到最后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在京城军器所研制成功后,赵昕将一部分大炮下放到地方工坊,要各地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大炮数量。
新式武器出现,但是再好的武器也要有人来使用,相比较于骑兵,新出现的兵种——炮兵需要更多的开销,对于士兵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赵昕在武院内增设大炮操作这项专业,计划训练出上千人来。
宋辽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和平,终究是要被打破。赵昕在等,辽主也是一样,且看这些年不断向宋辽边境派兵,就能够明白他的心思。
黄河之泛滥,河北原有的河塘防线已经不足以抵御辽人南下,赵昕加紧要求河北及河东地方修筑碉堡,以防不测。谁也不知道辽人几时南下,哪怕是不南下又如何,广修墙也不会错。
除了修墙之外,便是积粮了。如今在边境地区,事实上已经进入准军事状态,所有的大族土地被官府征调,所有的存粮划归统一管理,紧锣密鼓的态势,每一个人都将心里的弦绷到最紧的地步。
上至八十老翁,下至黄口小儿,都明白战争即将到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胜利的信心,在危机到来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南撤。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短短半年时间,河北河东及山东三地百姓,南逃之人将近百万。如果数量级再小一个级别,比如说只有十万,赵昕就可以逼迫这些人回去,但是百万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南逃,赵昕逼不回去。
宋辽之间的战争,宋朝胜少败多,无怪百姓对朝廷没有信心。这些有资格逃亡的人,家境其实还不错,至少都是中农以上,赵昕没有阻拦他们南下,只是颁布了一个命令,凡是已经南逃避难的,土地一律收归国有,不予补偿。至于想要逃亡却无有路费的,可以将土地低价卖给官府,官府给你一批路费送你一路顺风。算是变相鼓励南逃了。
许多人无法理解,本来守城就需要大量民力,如今人口逃亡就已经给防守带来严重困难,现在还鼓励百姓逃亡,岂不是让局面进一步恶化。
但是赵昕的考虑是一旦战火纷飞,粮食供给军队尚且不足,百姓更是难以为继,留他们在当地可不是什么好办法,搞不好落草为寇,威胁沿途道路。即便是人口流失,但是宋辽边境仍有千万百姓,人力完全能够满足战争需要,如今各地修筑碉堡,防守的压力小了很多。
一部分心无斗志的人离开,留下的人眷恋故土,斗志也更加昂扬,敌人渗透的可能性也要小许多。大量无主土地进入官府手中,也正好招募一批无地流民北上,可以补充人口流失。有人选择南下求取平安,也有人选择乘乱取得土地。
利弊两方面都有,赵昕也不敢说自己的选择一定正确。
https://xianzhe.cc/book/36752/1059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