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不着急去!他来恒既然知道按照规矩递本子,那就说明他知道厉害了;得按规矩来,再胡乱办差,杀人,李贤第一个上本参的就是他。
回家洗一洗,听听眼线们收集的消息,再见见那个赖在长安养病的马载,了解一下真实情况,然后再作打算。
可这刚到王府附近,就见到街角坐着一个老叫花子。盛世之下,也难免有人过的不如意,像这样要饭的,长安城里不少,没什么可奇怪的。
之所以引起李贤的注意,便是因为那老头的胸前,挂了一枚西征战役的勋章。这种勋章是李贤在报捷文书中,特意请旨让工部赶制的。
凡是参加西征战役立下战功的将士,皆会被授予相应的勋章。共分三等勋章,要饭花子的那一枚,正是二等功勋章。
在旁边买了两个馍递给老头,那人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而李贤也是伸手要过程伯献的水馕。蹲了下来,拔下塞子,默默等着,等老者噎着时候,好往下顺顺。
老者还真是饿坏了,两个那么大的馍,没过多久就消灭了,抱着水馕又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半。连程伯献都在一旁夸赞,老者的胃口与年轻人没有两样,一看就是长寿的胃口。
“哎,哪儿有什么长寿之相,能活着就不错了。”,吃饱了的老者,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
而李贤也是指了指老者的胸口:“老爷子,这枚勋章是你的么!”
老者摇了摇头,很是珍惜的摸了摸,随口回道:“不是,这是我儿子的,他战死在松风岭,这是凉州道中军颁给他的。”
说到儿子,老者脸上的笑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丝悲怆之色。据老者说,他呢,本是雍州人士,家中有两个儿子,牺牲的这个,就是他的长子。
府兵上战场,为国捐躯,他没怨言!况且,朝廷不仅赏了旌表,更是赏了财帛和土地。能做的,朝廷已经都做了,小民百姓不该再奢求什么。
可今年开春,雍州府衙兴建的忠烈祠中,里面竟然没有他儿子的牌位。理由是现成,就是因为战后没有清点到他儿子的尸体,所以这忠烈也详尽调查后,再行追认。
同样都是为国牺牲的,同村别人家的孩子都供了进去,唯独他儿子的不行,村里的闲言碎语,地方官吏的无视,让老头心里憋了一股火气。
他就想找找官府,看看能不能给他儿子写个证明。他的儿子不是逃兵,更是不俘虏,他们家也没有冒领朝廷的嘉奖。
老者说的,是世俗的道理。在这种宗族,乡邻为重的时代,名声是能要人命的东西。没了好名声,他们全家,包括他们子子孙孙,无论走到哪儿,都会被人家戳脊梁骨。
“人言可畏啊!”,感慨了一句后,李贤示意老者继续。
而老者先是去了州里,刺史衙门说是军务,应该去找折冲都尉府。到了折冲府后,那的军爷又说,他们只认上头转过来的骨殖,也是爱莫能助。
州里无果,老者只能来长安,因为盘缠不多,只能一边要饭,一边赶路。到京城,先找了京兆府,人家说籍贯不符,超出了他们管辖的范围,让老者回雍州府衙去。
https://xianzhe.cc/book/35214/1033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