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北窝村是不是家家有缝纫机?”李志记忆中知道北窝村比较特别,别看北窝村人比高洼村人少,但是这个村都比较富裕。
这个村的妇女通过做缝纫活给人加工,很赚钱,只要足够辛苦,最多的能赚20块钱。
1987年?在这个大部分工人每个月工资四五十块的时代,一天20块是什么概念?
“哎,是,可富裕了,咱们家也想买个缝纫机,我想让云山学学,让他多赚点。”
“噗…叔,你说让云山学缝纫机??”李志想到短胖的朱云山坐在缝纫机台前蹬着缝纫机他就想笑。
“咋?你还笑?能赚钱就行呗。”
李志没想到朱世光还挺有眼光的,还能想到这点,不过李志却觉得朱云山挺实在也踏实肯干,如果真就在家做缝纫活实在有点屈才了,到时候看自己这边需要人就把云山叫过来。
在抬头村找人帮忙没有任何意外,可是在北窝村他们碰壁了。
“老朱啊,不是我不帮你,豆芽菜这东西……广播一次还耽误大伙在家里赚钱,你说呢?”说话的是北窝村的村支书赵树良,赵树良很年轻,也就三十五六岁。
这人梳着油光水滑的大背头,穿着灰色的高垫肩西装。
“这位大哥,我是李志,高洼村的,这些是我带来的一点小东西,不成敬意,豆芽菜都是小事,卖不卖都无所谓,我这次来是想问问咱们村有多少家有缝纫机?”李志的心思活动起来。
80年代发展最快的是服装业,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国内打开了市场,西方文化冲击下,年轻男女对衣装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服装业是好产业。
赵树良抬眼看了一下李志,发现是个眼生的年轻人,不过哪有伸手打送礼人的道理,他也客气起来,“哦,原来是李老弟,怎么,李老弟有什么好想法?”
在21世纪各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李志谎话张口就来,“确实有想法,我妈有个亲戚是开服装厂的,不过人家做的比较大,家里工厂几百人都做不过来了,我想着承包一部分布料做加工,听说咱们村有不少缝纫机,我先问问情况。”
赵树良一听这个眼前一亮,“几百人的厂子?做这么大?啧啧,那可不错,咱们村有一多半都有缝纫机,我估算最少也得有一百五十台,那你能给多少钱啊?”
他不仅是村支书还是村里最大的加工承包商,李志知道想要绕过赵少良是不可能的,不过他觉得这样也挺好,虽然赵树良可能从中扒一层皮,可是这样也很好管理,再说有个村支书帮衬,他做什么都方便。
“这个…”他瞄了一眼朱世光,他一直在旁边竖着耳朵听着呢,尤其是听说李志能承包加工后更是认真了。
赵树良一下子也明白了,朱世光在,说话不方便,他眼珠一转,“啧,你瞧我,瞎问什么啊,这都快过年了,肯定年前也做不了什么了,那个豆芽啊,我就不帮你喊了,不过你那还有多少斤?一会儿都给我送来吧,咱们村今年赚了不少,年底了给村民发点福利,也别什么一毛八一毛九了,你给我送来,就按两毛算,有多少我要多少!”
李志点点头,他决定先让自己神秘起来,语气反而淡下去,“好,那我一会儿带人送过来,我这也是帮我爸忙,不然谁能为了这么点豆芽跑东跑西的?”
“有孝心啊!像李老弟这么孝顺的年轻人不多啊!”两人吹捧了一会,李志起身告辞。
https://xianzhe.cc/book/34593/829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