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人也是要讲究基本原则的——绝对不能把要坑的对象当做纯粹的二傻子来看待。
威廉二世那家伙到底有多少个儿子不太好说,可是先从这家伙的众多儿子当中先挑最为蠢笨的那个来捧,难保会引起这家伙的警觉,从而导致计划失败。
反倒是在不知不觉中捧杀他比较聪明的儿子更容易实现。
皇室之间父子相忌的裂痕一旦种下,再想弥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当然,朱劲松和曾诚等一众大佬们算计人从来都不会可着一個人算计,而是会可着一群人算计。
比如说,在算计哈布斯堡家族的同时也会算计路易十六和乔治三世、保罗一世以及杰斐逊他们,毕竟都是欧罗巴那旮沓的,还是让他们一起倒霉比较好。
而朱劲松算计路易十六他们的方式就很先进了。
朱劲松先是邀请了路易十六和保罗一世、乔治三世还有杰斐逊一起逛逛京城,先是花了一天的时间逛了逛长城,接着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带着路易十六等人好好逛了逛京城的城里城外。
其他的算计?
没有其他的算计了,仅仅只是带着路易十六他们逛了逛,朱劲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哈布斯堡家族是因为离的比较远,所以需要用各自乱七八糟的方法算计,可是路易十六他们几个就在大明,自然也就用不着其他的方法了。
只需要带着他们几个好好逛一逛大明,让他们见识见识大明现在的模样,让他们见见大明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再有其他的任何问题。
路易十六等人的反应也证明了朱劲松的计划是可行的。
现在的大明,正处于一个整体上升的阶段——除了军事实力上的强大,逐渐富裕起来的百姓也不再像大清时期一样麻木不仁,反而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感觉。
比如说衣裳。
大清那时候,老百姓有个屁的衣裳,穷点儿的一家有那么一两套打着补丁的衣裳就算不错了,稍微好一点儿的也不过是褂短打之类的玩意,因为便宜,只有那些官老爷们以及那些乡贤士绅们才能穿得起绫罗绸缎。
当然,按照大清的一贯尿性,就算那些官老爷和乡贤士绅们能够买得起更好的衣裳,也只能穿大清朝廷允许穿的那些玩意,想要穿大明制式的衣裳是完全不可能的,谁敢穿就杀谁。
到了大明就不一样了。
大明是你乐意穿什么就穿什么,什么明黄之类的避讳根本就不存在,只要不是正大光明的穿着五爪龙袍就行。
所以,大明百姓穿什么玩意的都有,既有穿着传统明制衣裳的,也有人穿上了从欧罗巴那边儿传过来的上衣、裤子分离的衣服。
再加上聚集在大明京城的蛮子们本来就多如牛毛,以至于京城多少都有点儿万国衣衫博览会的意思。
说白了,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就跟当年唢呐传入中土的过程一样。
是的,唢呐这个中原堂口的传统民族乐器其实是从波斯传入中原的,就跟李二当家的时候引入了大量的龟兹音乐一样——李二觉得龟兹音乐好听,所以龟兹音乐就变成了大唐的,敢说不是的都被李二埋土里去了。
再比如说发型。
众所周知,大清时期是实行过剃发令的,只允许百姓留着金钱鼠尾的发型。
金钱鼠尾这个发型跟电视剧里面的大辫子可不是一回事儿,那是经过美化以后的,而且是晚清时期才出现的,早期的金钱鼠尾是整个脑袋只允许后脑勺那里留下铜钱大的一小片头发,标准是编成辫子之后必须能穿过铜钱的方孔,其余地方的头发必须得剃的一干二净才行。。
不符合标准的怎么办?
当然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更恶心人的是大清相当擅长于改史书。
事实上,中原堂口的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必须蓄发或者必须蓄须的说法。
是的,完全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完全就是凭着个人审美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的。
比如说老流氓刘邦这家伙就有个美须髯的称呼,而汉朝时期的百姓也大多喜欢蓄须,以“多须髯”为美;而到了唐宋时期又开始流行染胡须,“好染髭须事后生”;南朝时出现刮胡子现象,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
发型发面也差不多,甚至有“截发类头陀,手爪似春葱,语言若震洞箫,见者疑为神仙”的记载——这是《纤言》当中记载的崇祯皇帝的儿子,大明朝的当朝太子朱慈烺。
当朝太子能把头发弄的跟头陀似的,还能被赞为“见者疑为神仙”,自然也就能看得出大明乃至于大明之前中原堂口百姓们对待发型的态度。
至于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以及被视为酷刑的“髡刑”,则跟百姓平常生活当中的发型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举个例子,兔子家某个被人抓住剃光头发的视频是怎么火起来的?因为被人抓住强制剃光——这种剃成光头的行为是因为其强制性而被视为是一种羞辱,换成是他自个儿愿意剃成光头,谁还会在乎?(这个视频是摆拍)
同理,古人的发型也都是怎么方便就怎么来,愿意留长发的自然可以留长发,愿意留短发的也随便留短发,乐意像朱慈烺一样把自个儿弄成头陀也没有人说什么。
https://xianzhe.cc/book/33900/1197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