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徐瑾萍早就在琢磨,冬天家里应该干点什么。
别看秋天做买卖是挣了不少钱,可徐家底子薄,秋天挣的钱还了外债,再留下明年参地要用的钱,也不剩多少。
以前冬天都是在家发豆芽出去卖,苏安英和徐志彦俩人顶风冒雪的出去受冻,一冬天也就是挣几千块钱。
俩人那手脚都冻坏了,肿的跟水萝卜似的,又痒又痛,天天晚上得烤獾子油。
徐瑾萍不想让父母受累挨冻,所以就琢磨着换个买卖做。
正好这几天晚上在学校吃饭,给了她灵感。
目前学校外面没有小饭铺,要是他们家在那边找个地方开一家,肯定能挣钱,最起码也比卖豆芽强。
“其实咱要是手里有钱的话,应该在松江河弄个店,估计比高中那儿挣钱。
不过松江河这房租估计挺贵,我觉得咱还是稳妥点儿,就在高中附近弄一个挺好。”
这是她思考了好几天,想出来的最合理办法了。
“做吃的?还别说啊,是个好主意。
夏天你们去卖凉皮儿都挣不少呢,这要是弄个小店儿,应该也差不了。”
徐老太太一听来了精神,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
“不说别的,要是在高中那边开个小店,你吃饭也有地方解决了,行。”
别看老太太岁数大,思维却一点儿不僵化,脑子绝对够用。
当初徐家刚搬到东岗没啥根底,就指着徐老太太做小买卖,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她当然明白,弄个小店挣活钱儿,别看少,日常花销就出来了。
“我奶说行,那就肯定行。”
徐瑾萍最喜欢徐老太太这一点,不像别家老人那么古板。
祖孙俩一边吃饭一边说话聊天,还没等吃完呢,外头一阵脚步声,接着就见到几个人影从窗口闪过。
农村人白天都是不关大门的,徐家也没养个狗,人家可不就直接进来了么?
“呦,小姑娘在家呢,来好几回了没遇见你,咋样儿?你家货卖不卖啊?”
几个人进门,原来是经常买徐家货的几个客户,这是又惦记上徐家的货了,赶着中午来找徐瑾萍。
“我刚才还跟我奶说呢,打算明天去市场转悠转悠,没想到你们就来了。快坐,等我吃完饭咱再商议。”
徐瑾萍一看,这来的都是大客户,之前那些货大部分都卖给他们了,于是笑着招呼人家坐下,又去给倒了水。
“家里没人喝茶,也没茶叶,只有白开水,别嫌弃啊。”
“那嫌弃啥?常来常往的都熟悉了,你安心吃饭,吃完饭咱再商议就行。”
几个人笑呵呵的坐下喝着水,随意闲聊。
徐瑾萍很快吃完了饭,收拾下去桌子,这才领着人去西屋看货,商议价钱。
对方来过好几次,徐家的货他们是真心看好了,品质好,没啥可挑拣的,只要价钱合理,他们直接就拿走。
徐瑾萍按照收水参的价格,加上加工的费用,干货的出货率,心里盘算了之后,都报了比较合理的价钱。
“二十个头儿的,七十。三十个头儿的,五十八。剩下那个小的,四十七。”
多少个头儿,说的是一斤能称多少棵参。
一般来说,三斤半水参能做出来一斤干的扒皮生晒。
https://xianzhe.cc/book/33565/756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