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古人早就道出了人们获取财富的方法,到处张贴的“勤劳致富”简直就是毒鸡汤。勤劳能致富?勤劳最多只能让你的生活踏上小康保持温饱而已,如果勤劳能致富,我的爷爷和父亲或许早就是有钱人了,我也早就应该属于有钱人了。但是,勤劳辛苦一辈子的爷爷和父亲只是依旧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而我天天按时上下班也只够维持温饱而已,婚后的这几年,我一直都是在借钱过日子。我每个月那点可怜的收入经常入不敷出,几乎每个月都要提前预支下个月的工资。
和我一起上小学时候的同学,他们纷纷有那么多我从未听说过的奖金,有月奖金、季度奖金、年终奖金,而我几乎当了一辈子的老师,竟然从未在年终过年急需要花钱的时候领取过年终奖金,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在年终的时候依旧没有年终奖金可以领取。
我是这所小学的教导主任,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学校突然走进许多孩子,大约有十几个吧。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呼后拥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给他们的孩子办理入学手续,这是一群财大气粗的有钱人,他们一个个大声的说着粗鲁的话,一走进办公室就非常热情的掏出高档香烟到处散发。这是一群暴发户,他们就在学校对面新建的住宅小区里买了房子,见了我的面之后,他们并不接着替孩子办理入学手续,而是大声的说道,我们弄船人不识字,说话也不好听,中午请你们几位领导到对面的饭店坐坐,至于孩子上学的事,不着急。今天办不好,就明天办;明天办不好,就后天办,反正孩子上学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是的,在那个年代,如果谁能够买得起一套商品房,那绝对是个有钱人。虽说当时的一套商品房比现在的房价便宜的多,但是至少也要十万,而我区区每个月四五百元的工资,或许这辈子我也买不起这样的商品房的。
他们的发财之路几乎代表着那个年代所有人的发财人的基本套路,他们的套路如出一辙。仅靠着一条小渔船挣口饭吃,那是绝对发不了财的,他们都是曾经的逮鱼捉虾的渔民,一度依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艰难度日。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这些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敏锐的嗅到了商机,买条大船跑短途海运是个不错的选择。当时的社会经济蒸蒸日上,到处都在加紧海运码头的扩建工程,如此繁忙紧张的码头扩建急需要这样用于短途运输的铁壳船,可是,他们捉襟见肘的收入让他们根本就买不起这样的铁壳船。
私营经济的繁荣让那些国有企业举步维艰,许多国企纷纷或倒闭、或破产、或重组,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些国企则半死不活的艰难度日。他们瞅准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借几千元钱,身穿阔气笔挺的西装,脚踏蹭亮黑光的皮鞋,夹个公文包来到濒临破产要倒闭的一家大型国营船厂,他们以参观游玩的名义带着厂里有决定权的领导逛街游玩购物、吃饭喝酒消费。
当他们带着这样的领导逛商场的时候,只要有哪位领导不经意的在哪件商品上多留意一眼,他们便会很大方而又像农妇吵架似的买下这件商品,他们不是买一件,而是同行的所有人人手一份,如此的大方爽快不需几天就让这些手握实权的领导败下阵来。
是的,领导也在考虑着职工的饭碗问题,与其让这样的大船停靠在船坞里锈死,倒不如应了他们的要求把船租赁给他们使用,这样至少能够盘活资产让企业有点收入。
这是一个挺不错的主意,酒足饭饱的领导们哪管他们的预付租金是多少,只要能把船租出去不在船坞里烂掉,就是一件最大的功劳。是的,他们仅用象征性的一点预付租金就得到了这些大船的使用权。
大船租出去容易,写个租赁协议或许更容易,但是,租出去的船你是要不回来的,租出去的船的租金你也是要不到的,或许最多只能象征性的要一点点。每年到收租金的时候,国企船厂都会派几名办事员来收取租金,可是,又是一顿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外加消费购物,这些前来索要租金的人最后都是一个个手提着大量的土特产回去复命,他们回去后回复领导的语气是惊人的一致,“他们海运的生意今年真的不好,等到明年生意好的时候,他们答应一起给我们。”
明年又重新换一批办事员来索要租金,可是,今年似去年,年年皆如此!
是的,等到他们生意好的时候一起给付租金。可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生意永远不好,他们凭借着几乎不要租金的大船来回穿梭于各个码头之间,他们已经赚的盆满钵满了。此时的他们开始有钱了,此时的他们和当初租船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他们如法炮制用很少的钱把这一艘艘大船买了下来。如此的一番神操作,先租后买,吃水量成百上千吨的一艘艘大船竟然变成了他们的私人资产。
先租赁,再买断,这是当时这些发财人的经典套路。试想,如果仅仅依靠着勤劳,或许他们一辈子也买不起这样的大船的,这样的大船让他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凭借着这第一桶金买车买房置业,他们成为了有钱人。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是当时那个特定年代里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几乎什么都可以租赁的,小到车船,大到工厂林地,胆大的人们总是这样先租后买,最终让他们成为了有钱人。而等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缓过神来的时候,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却都成为了他们的私人资产。人们只恨当初的自己不够胆大,有的人身无分文甚至敢去银行贷款几百上千万,这样的不良贷款最后竟然成为了死账、呆账,最后不了了之。
或许“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才是许多人发财的捷径吧。父亲曾经非常后悔当初的自己没有花很少的钱去承包村里的一片林地,如今这里早已瓜果满地、一片葱绿。
https://xianzhe.cc/book/33553/985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