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阳说道:“我或可谋划战略,战时战术真不行。”
战略跟战术是两码子事。
战术讲究的是在战场上根据实际情况的灵活调度,不止要有总揽战局的智慧,还要有能明辩战局发展的眼光。
战略则是能看清大局,知道控制哪里对本势力的未来发展有益处,牵扯到更多的是长远布局,除了行使军事的能力之外,必须要有足够民政方面的本事。
说白了就是,战术负责的是捅刀子,战略则是制造刀子,一个是讲究现场发挥,另一个更注重于各项经营。
朱棣大喜,说道:“我独缺者,唯战略人才。”
好像也是啊?
朱棣麾下九成九是武夫,管理后勤物资都要依靠大儿子朱高炽,非常缺乏管理攻下地区的维稳和建设的人,能够总揽全局民政的更是没有,本来觉得只有一个朱高炽能依靠,没想到吕阳说自己对那方面很拿手。
干大事的时候,什么样的人才最重要?
久远一些的,张良、萧何就是干大事不可或缺的帮手。而张良属于善谋长远军事战略,萧何则是能管理生产又能将军队后勤管理得妥妥当当的人。
有很多人纳闷刘邦为什么会认为萧何是成功的第一功臣,他们估计是忘记没有后勤军队分分钟自行崩溃这么一回事了。
萧何没有短缺过军队的粮秣,其余物资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支援上,才有了各路汉军的征战,哪怕刘邦一再大败亏输也能很快再次拉起一支队伍,凭什么萧何就不能是汉初第一功臣?
很有名,且都以为很牛逼的张良,他只是排在汉初功臣的第六十二位。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他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尤其没有亲率大军作战的经历。
没有实际指挥军队,也没有在后勤上有什么重大表现,张良排第六十二位虽然有争议,但肯定是有其理由的。
另一位指挥大军灭掉项羽的韩信,他只是排在汉初功臣的二十一,比张良的排名高,却是也只是排名二十一位,理由方面跟张良的遭遇有些雷同,一样不是出身沛县就是影响排名的最大问题之一。
朱棣当即拍板,请吕阳协助朱高炽管理后勤一应诸事,还要让吕阳担任类似张良的角色,也就是兼任谋士的职权。
吕阳乐得如此。
讲实话,吕阳觉得自己需要练几年才能上战场砍人,真的指挥大军估计一开始会很艰难,并不适合在打逆风仗的时候担负重任。
“你亦熟知此些事务?”朱高炽在统计大军可用的物资,听吕阳来是做什么,立刻就乐了。
吕阳看着朱高炽桌前堆满了文牍,笑着点头走上去,翻看看到里面写的都是什么,心想:“奈斯!这个我能发挥啊!”
https://xianzhe.cc/book/33153/77472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