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徐兄的爷爷是宋国的大将军,小弟今日还是第一次听闻。”路远在一旁颇为惊讶。
“路公子,有所不知道,徐太常的祖上,一百多年前是宋国的开国重臣,世袭徐国公,如今的南楚就是当年徐国公的封地。”
“哦!原来如此。”
坐在一边的徐少恒反而有些不自在了,有点不太自然地说道:“父王很少和我说起这些,我对祖上的这份功德知之甚少,远弟不提也罢。”
路远点点头,未语。
“徐大将军利用申国军队不习水战又急于求胜的心态,定下了坚守不出的死守之策,凡敢言出战者立斩不饶。就这样凭借沔水之险我们守了一年多,可是渐渐地粮草供不上来。朝中下了几道圣旨要求速战速决,徐大将军均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出战的命令。军中慢慢开始有流言,说徐将军再不出战就会成为第二个长平之战中的廉颇,可是我们都知道坚守不出才是上上之策,一旦出战宋军必将大败。”(注:长平之战的前期,廉颇在山上高筑工事,死守不战,后被赵王撤回,换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致使赵国最后惨败。)
“有一天,前方斥候来报,发现申军那边正在追杀小股逃兵,看来申国军中也开始有了骚乱。徐大将军喜出望外,认为结束战争的机会终于来了,决定先派人去谈和,同时让斥候密切关注申军的动向,并做好最后决一死战的准备。可能是因为我是申国人的缘故,当今的陛下当时还是徐大将军的副将,就推荐我去申国军中谈和。”
“到了申国军营,尽管申军看起来军姿威武、军容整齐,但我发现他们的军营中有大批身着本地服装的郎中出入。在没有大规模作战伤亡的情况下,征招这么多的当地郎中,只能说明当时申军中可能有瘟疫在传播,而且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士卒出逃?”
“沔阳一带水网纵横,沼泽遍地,终年水气云绕,北方士兵常驻于此会慢慢出现腹泻、湿疹,久而久之就会有瘟疫蔓延。当年申军的情景和赤壁之战时曹军的情形如出一辙,当时曹军也是瘟疫盛行、不习水战,最后败走华容道。见到昭德皇帝后,我就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当时的形势,申军虽然号称六十万大军,但是士兵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外加上补给线长。只要宋国这边坚守不出,再这样耗上半年,申军必然会因为瘟疫而伤亡惨重。没想到第二天,昭德皇帝又召见了我,和谈进行得很顺利,我与昭德皇帝签定盟约,半月内双方陆续退军,绝不侵扰。昭德皇帝和我相谈甚欢,高兴之余还送我那支红簪,许我皇子之亲,公主之姻。”
“大将军简直就是再世孔明呀!凭借几个郎中和逃兵,就能准确地分析出当时申军的内情,一人劝退六十万大军,晚生佩服!”路远和徐少恒,对梁鸿羽同时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二位公子过奖了!回到宋军大营,双方按照约定开始陆续撤退,大将军命我带领骑兵营先行返回宣安报捷。但等我日夜兼程赶回宣安时,却被要求离城外三十里就地驻扎,没有皇帝的宣诏不得入城。”说着梁鸿羽端起桌上的一碗酒,愤愤然一口而尽。
“后来,我爷爷就在归程中被赐死了?”
“我至今能清楚地记得,那天是丞相孔晟和禁卫军首领朱双奎来到骑兵营宣诏,诏书中说大将军徐政意图谋反已被赐死,我因协同谋反罪被押入天牢候审。唉……”梁鸿羽一声叹息,“一代名将,世代忠良就这样,被一个无名的申国宫女举报后,连辩驳机会都没有,被直接赐死了,可惜呀,可惜呀!”
路远转眼看向徐少恒,只见少恒面色凝重,内心中定是为自己的爷爷在向天叫屈。只是已然过去二十多年,诸事了然又如何,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二十年风风雨雨,早已物是人非,除了迎风叹息,缅怀过往,又奈何!
江山依如故,冤魂空悲鸣。
https://xianzhe.cc/book/32076/723415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