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观众虽然五湖四海都有,但还是以京、津两地为主。
戏曲、杂耍的发祥之地,兴盛之所,懂行的人可不要太多哦。
当郭德刚《叫小番》的嘎调一上去,大家直接听美了。
“啪啪啪~~好好~~”
“好嗓子,这调门儿真高呀!”
“这味儿忒足了,来着了!”
台下观众纷纷起立,拍着巴掌喝彩。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人听戏曲能当场睡着,愣将国粹当成催眠曲。
有人哼哼唧唧地跟着附和,心里美的不行。
园子里听完,回家睡觉都还在吧唧嘴,直到被老婆一脚揣下床才得以消停。
所以说,没有过时的艺术,只有没能耐的艺人。
节目虽短,但力气卖得很足,台上的郭德刚和于慊再次鞠躬谢幕。
不过想下台,依然没那么容易。
把人弄高潮了,扔半道上不管,这会挨板砖的。
掌声不停,愈演愈烈,郭德刚俩人只能顺势继续第三次返场。
三。
在华夏文化里可是一个极具魔力的数字。
什么事不过三呐,天地人三才呀,约法三章、一气化三清、三宫六院、三思而后行、三顾茅庐、三生石等等。
无论是神话,历史,还是文学,总之相当常见。
相声门的返场,也有个跟“三”有关系的讲究,叫“返场不过三”。
这个规矩传承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只是这里规定返场次数不超过三次,倒也没有那么玄乎的道理。
相声门的艺人,吃得都是开口饭。
微薄的收入,全仰仗观众们捧场。
所以前辈们就想着,对观众得吊着一点胃口,不能一次性喂饱了,不然下次人家就很难再来捧你的场。
另一个原因,就是控制演出的时间和节奏。
到了现在,可能很多人已经不再管它是因何而起的,只是都自觉的遵守着。
当然,这一点对于郭德刚和德芸社来说,早已经不叫事儿。
他一个人连续返场二十五次的纪录都创造过,还会在乎一个小小的“三”?
同样也因为他跟个疯子似的,处处与众不同,才会招致那么多同行的讨厌。
爱一个人一定有理由,恨一个人也有理由。
“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这种话是讲给傻子听的。
只是这么干,太玩命了,不能回回都来。
此刻,郭德刚笑眯眯地看着台下的观众。
“第三次了哈,天儿也不早了,您诸位还不肯走,小心回去睡地板。”
“嗨,这您就甭管啦。”于慊笑道。
“前面呢,说也说了,唱也唱了,那这次我也偷偷懒,咱后台人不少,也叫个人上来给大伙卖卖力气。”
“对,多跟观众熟悉熟悉。”
“请谁上来呢?”郭德刚一副为难的表情。
“对啊,请谁呢?”
就在俩人纠结时,一道皂色身影已然出现在上场口,步伐不快,慢慢悠悠,跟刚散步到这里似的。
不用说,正是换好了大褂的胡炎,只是上场的时机拉前了一些。
他不是莽撞人,自然有自己的盘算。
谁返场,都得弄出热闹劲儿来,不然便白瞎了这个机会。
所以只要自己有把握兜得住,做些不一样的行为没问题,反而更容易拢神。
比如此刻的观众,注意力便直接聚在了这个冒失鬼身上。
https://xianzhe.cc/book/32043/723530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