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成为难民,四处乞讨,饿殍遍地。
沈溍算是耕读传家,对于农事极为了解,自然明白甘薯,土豆,玉米最大的用处在哪里。
不是它的亩产有多高,而是在于种植。
只需要挖个坑,把粮种埋下去,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照料,就能自己生长。
在不影响稻田的情况下,哪怕亩产跟水稻一般,亩产两三百斤,那又如何,至少,大部分的百姓,不至于饿死了。
荒地的利用,才是这些作物最大的优势。
很多农民活不下去的原因,便是在于没有自己的良田。目前来说,基本上有几亩良田,勤奋努力些,小日子都能过得下去的。
且每年或许还能有不少的富余,哪怕遇上灾荒年,也能过活。
可是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继承。
大明土地进行过二次分配大部分地区都还可以。
只是如今也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了,
比如明初,一户人家是被分了几亩地,但古代鼓励人口生育,基本上每年都在造娃。
随着子孙越来越多,这几亩地就不够了。
由于受限于工具,良田还真就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这家人后代的不少子孙,便从出生开始,注定没有土地耕种。
现在的大明,这等人口危机,已经逐渐开始上演了。
所以目前来说,番薯和土豆,玉米的出现,尤为重要。
.........
大明皇宫,御书房内。
“蒋瓛,你来帮咱捏捏着肩膀,有些酸疼了。”
朱元璋扭了扭脖子,长时间的批阅奏疏,让他的颈部已经有些劳损,便对着蒋瓛说道。
蒋瓛闻言,立即上去,对准陛下颈部的穴位,开始轻轻的按捏起来。
作为贴身侍卫的蒋瓛,武力是一方面,高超的按摩手法,那也是必须要学会的。
不过作为大内高手,蒋瓛对于穴位的把控,极为熟悉。
只是稍稍几下,朱元璋就感觉到自己的肩膀舒缓了许多。
“陛下,如今天色已暗,要不要先吩咐光禄寺准备晚膳。”蒋瓛见陛下不再处理奏疏,便小声的提醒道。
当然,这或许跟他肚子也饿了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作为武人,饭量要大很多。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半眯着眼睛,听到这话,便随口问道:“咱安排到大孙那边的厨子,可曾学成归来。”
“可能还需要几日功夫。”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对于光禄寺这些厨子,他算是吃腻了。
年纪大了,饭量也没以前那般大了,胃口差了,对于口味也越发讲究起来了。
“安排光禄寺那边,做些清淡些的,别总是大鱼大肉,吃得咱烦躁。”朱元璋吩咐道。
“是,陛下。”
朱元璋说完,身子微微一动,蒋瓛立即缩手,明白陛下要起身了。
看着外面的黄昏,朱元璋坐了一天了,便想着出去散散步,活动一下。
门口,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随时候着。
蒋瓛便将陛下刚才的吩咐交代刘和。
正当刘和准备亲自去光禄寺的时候,朱元璋突然问道:“对了,咱孙儿允炆,最近都在干嘛呢。”
对于朱允炆,朱元璋的心里目前还些复杂的情感。
毕竟说好给他的皇位,现在又不给他了,总是会生出几分愧疚。
“禀陛下,允炆殿下此刻应当在东宫读书。”
刘和立即回道,用词也改了。
正常来说,现在宫里对朱允炆的称呼,都是太孙殿下。
自从出宫见了朱安后,刘和心中就明白。
这大明未来的皇帝,大概率是轮不到允炆殿下了。
https://xianzhe.cc/book/31934/755727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