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人,都出去刨食了,只留下他和最小的孙儿,依偎在这炕上……
“爷爷,爷爷!”
两个半大的孩子,突然闯了近来,脸上难掩兴奋。
“可是刨到食啦?”刘老汉有气无力地问道。
刨到食,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他已经决定,将自己那份口粮,都留给孙儿们。
“不是,爷爷,今天村里来了好几个官兵,带来好几车粮食!”
“是粟米,还有麦子!”
刘老汉闻言,眼睛睁得大大的:“是官府的赈济粮?”
随即,他又摇头苦笑,怎么可能是赈济粮。
他年过七旬,也只在年轻的时候,见过官府赈济,那时候,汉国还据有咸州……
“阿大!”
正在思考之际,一道雄浑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一个壮汉领着一人进屋,手里还提着一个包裹,二人脸上皆是带着笑意。
“村正,恕老汉我卧病在床,不能行礼了。”
“无妨。”
村正笑了笑,拿出一册竹简,颇为娴熟地念道:
“汉王有令,凡汉境之民,至次年秋收,每日每口人,可领二两粟米,一两麦米,水三斤。”
“凡汉境之官吏,当以百姓为重!”
后面的,他没有继续读下去。
若有治下百姓饿死,县官陪葬!
若治下多县有饿死之民,太守当自裁谢罪!
这是为了杜绝此次赈灾,出现贪官污吏!
重要的是,此次赈济,长达两年!
刘老汉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竟是坐了起来。
“可是真的?”
“圣君亲自颁发的王令,岂能有假?”
“这官府通告有假,粮食可做不得假!”
刘老汉的儿子连忙将包裹打开,里边装着的,可不就是粟米么?
“这些是给你家应急的,此次我来,除了宣读通文,便是统计你家还有几口人。”
“而且我听那来村里的上官说,待乌桓人赔给大汉的牲口到了,咱们还能吃上肉!”
那村正朝屋内望了望,朝外面喊了一声:“刘仲家,共六口,其中共有男丁五口,青壮一人!”
“刘家三郎,还不快去做食,做完了赶紧去搬粮食!”村正回头又看了一眼刘老汉,“刘二爷,某还要去下一家,告辞。”
待村正走后,刘老汉突然觉得这一切是多么的不真实。
但自家三郎手里拿着的粟米告诉他,是真的!
刘老汉原有三个儿子,大郎被乌桓人抓了去,生死未知。
二郎在一次乌桓人打草谷时,为护着嫂嫂和媳妇,被乌桓人活活砍死。
如今一家,只剩下六口人,除了三郎这个青壮,其他皆是老弱。
这种家庭,在这大灾年,是没有奔头的……
“阿大,他们说的没错,那汉王,是圣君降世,专门来拯救苍生的!”
刘三郎眼睛也红了,手里提着粟米,尽管大家都很饿,他却没有着急去做。
饿了那么久,现在粮食就在手里,还急于一时吗?
“告示上说,这些粮食,都是圣君和朝廷的使君们,节衣缩食来的。”
“没想到,圣君还能记着,我们这些死了都没人埋的贱骨头。”
刘老汉抓了一把粟米,放在鼻息间闻了闻。
粟米的味道,他都快忘了。
“三郎,这两年家里不需务农,你去给圣君当兵吧。”刘老汉指着最大的孙儿道,“狗蛋今年也十五了,家里勿需担心。”
“有机会,我都四十多了,害还怕圣君不要哩!”
“那下村的上官说了,朝廷要修运河,开凿水库,正需要青壮。”
“等明年,让狗蛋去当兵。”刘三郎摇头,看着狗蛋道。
刘老汉点点头,感慨道:
“圣君如此,我等酋首,也该共赴国难!”
本书首发来自
,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xianzhe.cc/book/31797/71576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