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989年港岛的房价,每平方英尺的平均售价大约在1000港币左右,这栋楼建成之后,总价值就是4亿港币。
当然,信立集团这个项目因为位置问题,售价可能会比均价略低一些,但是如果这栋楼全部卖出去,也能收回3亿多资金。
而信立集团的建这栋楼的总投资,才不过1亿港币而已。
因为是第一个项目,钱仲武与贺大小姐一致认为,要用这个项目,为信立集团的声誉,立下标杆,所以在运作阶段,并没有借用太多金融手段,一反这个阶段,港岛房地产业的常态,几乎没有进行银行贷款。
实际上,港岛的银行,对信立集团的这个项目,是很有兴趣的,愿意主动提供贷款。
却被贺大小姐婉拒。
信立集团的初始资金,足够运营这个项目,不需要为银行创造利息。
4月9日开工,进入到5月,地基刚刚打成,楼花就开始销售,但是在收回建设成本,也就是整栋楼卖出三分之一之后,信立集团便开始惜售。
不是信立集团不急于赚取利润,而是贺大小姐,认可钱仲武的观点,对港岛房地产市场持看好态度,认为房价会持续上涨。
这样的话,要是按照现如今的房价销售,那可以说是买一套,就会赔一笔房价上涨的利润。
卖出三分之一的楼花,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剩下的就是净赚的利润,捂在手里,先出租赚一笔租金,等房价涨起来之后,再出手,换得更高的利润,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而且,这批房源握在手里,还可以抵押给银行,贷出一笔款项,用于其他项目的开展。
至于银行利息,在房价上涨的利润面前,就是小意思了。
5月开始卖楼花,6月就收回了投资成本,然后7月份,信立集团的第二个项目开工。
至此,刚成立不到半年的信立集团,资金运转,已经进入良性循环了。
初始资金只有1亿3000万港币的信立集团,成立不到半年,两个项目开工,预期总资产已经翻了两番,超过了5个亿。
照这样再运作一两年,信立集团就能在港股上市,成为资本玩家了。
第一个项目的顺利,给了贺大小姐极大的自信,上亿的资金在自己的手里滚雪球地发展壮大,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到这个时候,贺大小姐对钱仲武的话,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尽管现阶段,她掌握的资金,依然与贺家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经过这番历练的贺大小姐,在面对贺赌王的时候,已经有几分底气了。
对自己的未来,对和陈柏强的未来,平添了几分信心。
贺大小姐也凭借在经营信立集团中体现出的商业天赋,初露锋芒,成为港岛顶尖家族中,成批的二代中,最抢眼的一个。
港岛顶尖家族,现在都已经进入到新老交替的阶段,其中也有几个虎父无犬子的典型例子,但是与贺大小姐“白手起家”、“另立炉灶”相比,那些二代的成绩,就相形见绌了。
https://xianzhe.cc/book/31710/102808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