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臣之死,能够可以让晋国安宁,让赵氏免罪,这个死,实在是太有价值了。再说,当初调兵也是臣的主意,那就让臣去死吧。”
公元前496年春,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意义的董安于坦然自缢于晋阳。赵鞅含着泪,他一千万个舍不得这位忠心耿耿的董安于离开自己,为了赵氏家族,董安于可谓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更令赵鞅无可奈何的是,董安于自缢后,赵鞅还不得不将曝其尸体于晋阳闹市,以昭示那条由赵鞅亲自所铸的刑鼎条文:始作乱者死!
赵鞅满怀悲愤,在他的内心里,不但种下了对范氏、中行氏无尽的仇恨,也种下了对智氏的仇恨。
董安于,你安息吧,不报此仇,我赵
(本章未完,请翻页)
鞅誓不为人!
赵鞅将董安于的牌位供于赵氏宗庙,享受赵氏世代祭祀。据说,赵氏宗庙除供奉赵氏先人外,另供了两位对赵氏家族有大恩的家臣。一位叫程婴,赵氏孤儿故事里的那位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换来赵氏孤儿赵武的性命,并抚养赵武长大的家臣。另一位便是董安于。
在董安于灵牌入赵氏宗庙的仪式上,赵鞅沉着脸,对赵氏宗族以及祖先发誓:不灭中行氏、范氏,誓不为人,从今以后,赵鞅改名为赵志,立志报仇雪恨的志!
当然,史料还是把他记录为赵鞅,至于赵志,那是赵鞅自己对自己的称谓,人们称他为赵志父。
名字后面带一个父,那是一种尊称。
洗刷了嫌疑后,赵鞅终于官复原职。官复原职的赵鞅,当然是一个狠角色,至少,在当时的晋国智、韩、魏、赵四卿中,没有人象赵鞅那样刚毅果敢。
赵鞅首先是反对智跞欲提拔梁婴齐、士皋夷入卿,理由也非常直接,此时晋国最需要的是平定叛乱,人事问题涉及面太广,还是不动为先。待平定了叛乱后,再从长计议。
确实,只有平叛成功了,才可以围绕着权力平衡进行六卿人事安排,你智跞此时急于提拔自己人,不用说赵鞅反对,韩不信、魏侈也是反对的。
智跞无奈,他很担心是不是赵鞅因为自己动了点小九九,逼得董安于自杀,从而报复自己?赵鞅当然会报复,但不是现在。毕竟,在赵鞅最为困难的时候,是智跞与韩不信、魏侈帮助了自己。
做人,当然不能恩将仇报,虽然,那三家帮助赵氏其实也是帮助他们自己。一旦赵氏被灭,那晋国以后就由中行氏、范氏横着走了。
赵鞅对智跞非常客气,很尊重智跞这位顶头上司,总是表现出对智跞的感激之情。这让智跞终于放下心来,于是,晋国四卿便开始研究如何平定中行氏、范氏叛乱一事。
放下心来的智跞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他本就是一谨慎沉稳之人,知道目前晋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行寅、士吉射的叛乱必须平定。既然自己身体吃不消,那便继续原先的分工,让赵鞅去处理吧。
他向晋定公作了汇报,最后由晋定公宣布,平定叛乱一事,由赵鞅全权负责。
赵鞅,终于可以对中行氏、范氏发出雷霆一击了!
(本章完)
https://xianzhe.cc/book/31361/951910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