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楚国呢?楚国在新国君楚平王的领导下,貌似给全世界一个新的楚国形象,一个爱好和平的形象。楚国不但让陈国和蔡国复了国,甚至还想着将以前侵占郑国的几个城邑都要还给郑国。楚国没有染指中原的任何意思,倒是趁着一支戎狄部落内讧的机会,灭了这支戎狄部落。
然后,便是将全部心思对准了世仇吴国。在这段时期,楚国与吴国不断爆发战争。只是令全世界诸侯想不通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强大的楚国貌似在本应该很弱小的吴国面前却总是吃亏。
不管怎样,此时的楚国,不需要晋国担心。
那西方大国秦国呢?秦国非常老实,此时与晋国已经达成了和好协议,国君正是秦哀公,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整个世界局势就是这样,除了齐国,晋国没有任何值得担心的事。按理,晋国趁机可以大有作为,至少不能让齐国乱来。但是,晋国却偏偏对齐国失去了防范之心,至少让齐国有了一种感觉:晋国不行了,江湖该由咱大齐出来主持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国国君晋昭公突然病逝,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又是一个英年早逝的主,从他的爷爷晋悼公的生卒年份起算,晋昭公阳寿根本未到三十岁!
晋国,本来已经让晋悼公给统治得很好了,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以一个强势的形象展现在春秋江湖。但可惜,晋悼公在不到三十岁便英年早逝。
继位的晋平公又只是在一开始貌似有了些作为,但到后来便乱来了,醉心于花天酒地,热衷于搞庭台楼阁这样的工程建设,对公卿大夫根本缺乏约束,使晋国公室急剧衰落,公卿家族势力急剧膨胀。
到了晋昭公时期,可以说晋国公室基本没有什么权力,又摊上一个短命,晋国,已经到了由晋国六卿各自掌握部分权力、基本架空国君的状况了,这为后来的晋国被公卿大族所瓜分奠定了基础。
晋昭公之子姬去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的位,史称晋顷公。春秋的晋国风云,便由这位晋顷公来表演了。
(本章完)
https://xianzhe.cc/book/31361/951904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