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让一让!”从急救车上推下来的平车迅速的冲进抢救室,上面躺着的是个中年男子,已然昏迷不醒人事,关在门外的是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瞬间我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儿,强行按下心中的慌张,得以让大脑保持清醒。和我一起工作的几个一线人员立刻一拥而上。
有的手疾眼快的连心电图,有的不由分说触摸起了患者的动脉以利于在嘈杂的环境中立刻抽出深埋于皮肤肌肉下的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也有的赶紧输上白液创建静脉通路利于后续治疗,有的给病人带上氧气管,有的则堵住想闯进来的家属,询问极有可能挽留住患者生命的最有意义的信息。
七八个人,不论医护,略微有点空闲的人都立刻簇拥而来,用从死神手中夺来的时间争取换来生的机会。
每个新来的抢救病人,就像一张空白试卷,从起病原因到诊疗经过都是对我们的应急考试,这场考试没有参考答案,只有生与死。
慌乱!这种慌乱是持续的,日日夜夜,周而复始的。
“快!室颤了!”有人疾呼。大家闻言,转头便拖来除颤仪,以最快的速度涂抹导电胶,一上一下放在患者胸前。“咣当——”患者身体随之一颤,心电监视仪上的图像略微恢复了些自主心脏搏动,但紧跟着心脏波动的图像再次变得凌乱起来。
“快!胸外按压!”
我冲上前去,跪在床边上,双手交叉落于患者胸前,有节奏的在胸前按压,焦急的盯着心电图仪上的图像,希望它快快转复。
胸外按压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的工作,需要成熟的团队一同配合,待我明显力竭时,其他人立刻便顶了上来。轮番上场,保证最有效的按压。大家共同的目标是,竭尽所能,挽救病人生命。
“快!肾上腺素!快!谁去配泵!”上级医师在焦急的指挥着,一份份黄色处方被打印出来,急速的核对之后便赶紧转交给病人的家属。家属迅速的缴费取来救命治疗的药物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急诊多年流传下的流程。
“费用怎么这么高!”一位妇人皱褶眉头。
看着还穿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衣服的病人家属反复念叨了几句费用如此之高之类的。我的心不由的立即咯噔了一下,不可否认对于最底层的工薪阶层,抢救所耗费的费用是巨大的。
并且对于他们,这几天的抢救便会耗尽几年的积蓄,甚至会负债累累。这生活中的一击对他们是致命性的。虽然政府不断在填补这个空缺,但并不能一蹴而就,仍然是杯水车薪。
但纯粹对于抢救,要知道病人是否能和死神角力成功,一是自身顽强的生存欲望,这是最关键的。二即是高超的抢救水平,这在于医护团队。那三便是患者家属的抢救意愿了。这三者缺一不可,隐隐中家属的抢救意愿直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儿子在家筹钱!你们先治!”妇人恳求着。
同时旁边的护士凑过来告诉我他们从外地来,是自费患者。在外地治疗许久,并且路途周转花费了大量的费用。在我们医院的花费现在还有大部分只是抵押着身份证,并没有付钱,只是医院出于人道主义一直垫付着。
紧接着各种知情同意书厚厚的一沓又一沓的找到了病人家属,没有时间留给家属们坐下来慢慢查阅学习,对于不懂医的人,不可能让心乱如麻的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先学会病情的始末与发展,就像不可能告诉只懂得加减乘除的人基本函数代表什么意思一样。
这造成了极大的信息不平等,再加上时间不允许,生命不会等待。由于不懂、不会、不了解,大部分病人家属都会陷入深深地迷茫!
我在尽可能的交代疾病的危重性的同时,只能催促他们快点签字。看着几个家属围在一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都拿不定主意,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往后退了一步,谁都无法承担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落笔的责任。
一个哭哭啼啼的女人留在了原地,最后拿起笔签上了字。我相信直到此刻,这些签满字的纸所代表的意义,他们也没有几个能搞懂的。
时间紧迫,挂心于抢救室内慌乱的抢救,我不得不赶紧重返而去。
抢救室门口留下的是担忧的,慌乱的,不知所措的,更或是胡乱猜疑的家属。与此同时,陆陆续续又推进几个抢救的病人,整个抢救室里忙的热火朝天,一波波等在外面的家属心急如焚。
这样的忙碌从早到晚,不分昼夜。
每一次抢救都是无法预知的,无法提前做任何准备。站在这平凡而不普通的岗位上每一位兢兢业业的人,都希望用病人的重生体现自己人生追求的意义。但面对死亡,弱小的人力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也只能无可奈何。
https://xianzhe.cc/book/30643/696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