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零九年四月,朱由栋的奏章通过通政司进入内阁。内阁的两位阁老叶向高、李三才在票拟上签的意见是“拟按议行事,着兵部办理”。之后司礼监这边也飞快的批红,并迅速转交给兵部。
兵部拿到这封奏章后,上下官员高兴坏了,走流程般的问了兵科给事中的意见并且自然没有被封驳后,马上就开始具体操办起来。
到了这一年的六月,兵部拿出了整套方案:
其一,准予重新充实横海卫,按大明祖制,将横海卫恢复到五千六百户标准。鉴于此时横海卫只有三十余户,所差户数,建议由户部协调各地方,尤其是前些年水患严重的河南归德府、南直隶的徐州、淮安府等地负责凑足相关户数。
其二,兵部重新核定横海卫武官编制,计指挥使一,千户五、百户五十、总旗一百、小旗五百。以上编制,兵部负责从各军镇抽调杰出将门子弟担任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官职。总旗、小旗待户部移交户数满额后,由横海卫选拔后交兵部备案。
其三,协调户部,划拨靖江岛南岸一千顷(66.6平方公里)沙地为横海卫驻屯地。
其四,横海卫自万历三十九年(1611)起,每年向朝廷缴纳粮食、特产等,合计折银五万两。这笔银两,全部纳入兵部。
户部在接到兵部交过来的方案后,马上回复:前面三条没问题,最后一条,建议两部平分。
然后两个部门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扯皮后,在李三才的反复协调下,最后达成协议:兵部三万,户部两万。
至此,大明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全部达成共识,横海卫复建一事就正式的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
在这中间,当然有御史提出反对意见,说什么如此置靖江百姓于何地之类的话。但是这些杂音,在北京各方大佬的集体弹压下,也只是溅起了一点水花,之后便了无声息了。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正式的复建横海卫的圣旨终于下达,具体经办部门,也落到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的头上——实际就是落到了朱由栋手里。
在这么几个月里,朱由栋也不是傻乎乎的在那里等待。
他又开了一个金手指:水泥。
说起来,华夏是全球石灰石矿藏最丰富的国度之一,在21世纪,除了香港、澳门、上海之外,几乎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有石灰石矿产。具体到这个时代的南直隶来说,离朱由栋近的常州府,远的庐州府,都有大量的石灰石矿。
靖江,在21世纪是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县级市。虽然其地理位置是长江北岸,但是当地老百姓说的都是吴侬软语。是典型的江北吴语城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靖江以前只是长江江流中的一个小沙洲。之后随着长江泥沙的不断堆积,慢慢的成了一个岛,再到岛的北岸和江北完全链接成为一体。
不过至少在1609年,靖江还只是一个长江中的岛屿,土地面积大约五十多平方公里。成化年间,明帝国在这里第一次设县。到了现在,整个县有人口约七八万(21世纪靖江常住人口近70万)。
这么小的一个岛屿,再加上还有这么多的人口,所以兵部也只敢建议户部划一千顷沙地给横海卫了。
朱由栋拿到这一千顷沙地后当然不可能去种田,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上面盖房子。而且是用水泥盖那种五六层高的楼房。不如此,无法留出更多的土地来做军事训练!
是的,虽然他的奏章上说的是复建横海卫,主要是为了缉私,为了拱卫长江口,但是这些功能,现在的崇明沙所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为什么还要去重复建设一支水军呢?这块地方,是他拿来训练陆军的。
在这样一个时代,骑兵暂时还没有到淘汰的时候,而炮兵建设又必须跟上。所以,一千顷的土地真的不多。因此,必须要把水泥拿出来,以此修建高密度住宅区。
https://xianzhe.cc/book/3025/70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