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昭的仙草没有发芽,四周倒是长满了杂草,元昭不敢随意除草,说不定除掉的那一颗就是仙草呢。后房满院长满了杂草,元昭很颓废,陈氏只能默默的做着家务,对丈夫的行为视而不见。
他等待了三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把自己的失败怪罪到老神仙身上。“你说的对,他就是个骗子。我不该把家里的银子和牛都给他。”元昭对妻子懊恼的说着。
元昭望向了院子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稻田里。他觉得,孩子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元昭全神贯注地看着外面忙碌的两个孩子,看得两眼湿润,他擦了擦眼睛,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道:“我真的中邪了,咱们的孩子该念书了。”
大儿子元天阊满了八岁,广额扩面,性情象他父亲一样执拗,也象他父亲一般魁梧奇伟。元倩儿是在黄河岸边出生的第一个孩子,三月间该满五岁了。
元昭拿着锄头到了房后,把那片地先除草,又翻了一遍,重新种上蔬菜,盖上畜栏,将元天阊送到了县里的学堂,亲自教女儿元倩儿读书写字,他把精力用在家人身上了。
一日元昭听到了牛叫声,他到了屋外,发现一个老妪牵着他送给神仙的那头牛。
老妪将牛还给了妻子陈氏后,就走了。
“老神仙死了。”陈氏对元昭道。
“神仙是不会死的。”元昭听罢追了出去。
老妪是那个自称老神仙的妻子。他们住在黄河的另一头,一片沼泽地中。
他整日游走在各个村落,宣称自己是神仙,被村民报了官,责令他归还所骗钱财。老神仙郁郁寡欢,失足掉进黄河,淹死了。
元昭从神仙之死的震撼中清醒过来。他开始大力整顿治理这个村落,妻子陈氏拿回了那头牛之后就开始了耕种更多的废地,还养鸡、养猪,振兴家业。
元倩儿自幼生得雪艳,眉眼如画,是个美人胚子。元昭甚是喜爱,欲送她去县里女学,学习品竹弹丝,女红针指,描鸾绣凤,将来嫁个好人家。
谁知这年秋冬,金国灭了大辽国之后,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大宋朝。元家村在黄河西,金军打到太原时,元昭带全家向南逃难。妻子陈氏牵着牛,赶着鸡,紧抱着手中的木盒,木盒里有几十两银子。牛身上搭袋里面装着家里所有的口粮。
村落的其他人也都聚拢在一起,他们又成了流民。
元昭带着村落的人们往西南走,那里有山,可以避祸。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村落的流民加入他们。于是队伍越来越大,很快就聚集了几百户人家了。
元昭他们走了两天,百十里路,来到了汝州湖县的一片荒地,重新落户,建立自己的家园。元昭来到县衙,报备了几百户的村落,县令对逃难的流民已经无动于衷了。
湖县原县令因贪墨赈灾物资,被罢免,新来的县令王冲是新野的进士,他身穿官服,一刻也没忘记官员的举止,他请元昭进了县衙会客厅,仔细倾听了元昭的构想。元昭向他汇报了他们如何建村,如何划分土地、开辟道路,做了应做的一切,不用麻烦官府,承诺按时纳税。王冲很赞赏元昭的行为,此举能安定流民,不用朝廷救济,自给自足。
恰好王冲的家眷从新野来到湖县,几辆马车飞奔而来,前面两辆坐着他的妻子和五个儿女。随后又来了两辆牛车,载着家具、箱子等。
元昭起身告辞,说道:“我女儿元倩儿,今年七岁,会读书写字,欲送往县衙的私塾,学习女学。”
王冲说他有个女儿,也要去私塾,希望在当地找个陪读。元昭答应带元倩儿来县令府邸,介绍给县令的女儿相看。
翌日,元昭带着元倩儿来到县令府邸,见到了县令的千金,八岁的王安萝,这小女子皮肤细嫩,两眼发光,知书达理。元昭父女两人刚刚进来,她还没听到介绍,就给客人端来椅子。从此元倩儿就被送去做了王安萝的陪读,两人一起读书、写字、练习女工。
三年后春季,金军渡过黄河南下,宋朝兵士溃不成军。次年,金军大举南下直奔汝州,县令王冲欲送全家往南避祸,见女儿和元倩儿情深,他询问了元昭:“我欲送家眷往襄阳,你等是否愿意一同前往?”
“县令大人是否一同前往?”
“吾乃朝廷命官,不可随意离开。你可愿护送我家眷一起往南到襄阳?我已购置了宅院,并有亲戚可以投奔。”
元昭思虑良久,他不能不管元家村的村民,决定还是留在汝州,汝州四面皆山,他决定带全村再次逃难,躲到山里去。
元昭迅速召集全村人,拖家带口,往西而去。他们刚刚离开,两万金军铁蹄踏破了湖县,他们烧杀抢掠,王冲无奈投降,献上了湖县的县志及地图。
https://xianzhe.cc/book/29881/683359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