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大山之中的防御,平原上的防御就简单了很多。
从出了护羌城开始,五里一座烽塞,它在这片平原上是由z字型走动的,或者说s型更合适。
三百里的防线,共有六十余座烽塞,加上大山中的六十座,河湟地区的湟河流域共有近一百三十座烽塞。
平常时期,每座烽塞中只有一名将士执勤,而战时是两人,分别轮换,防止出现意外。
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发现敌情之时,点燃烽塞,随后一个传一个,警示后方的大军,以及朝廷。
而长城上那每隔一段距离出现的垛口,也是这么一个作用,要不了几个时辰就能传遍整个北疆。
白日里点的是狼烟,浓烟滚滚,而夜晚点的是草木,火光冲天。
而此地的烽塞,每个烽塞都能够清晰的看到前方三十里的其余烽塞,这里面是有等级存在的。
若是三十里,也就是六塞一传,就代表着小股敌军。
若是二十里,四塞一传,就代表着兵马过万。
若是十里,两塞一传,就代表着敌方大军压境。
若是五里,一塞一传,就代表着情况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而这一套制度就是河湟这边的制度,并不适合北疆。
北疆等地地域辽阔,情况自然有了变化。
至于后面的烽塞,通过前方的观察可以判断是几塞一传,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判断的?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最前方基本都是四塞并行,点燃几座就是几传,而且还会吹响号角声。
而这就是河湟这片地区的烽塞制度。
至于湟水沿岸平原上的堡垒防御制度,十里一小堡,驻骑兵百人,三十里一大堡,驻骑兵二百人。
共有十个大堡,二十个小堡,兵马四千人。
他们的任务就是抵御敌军,拖慢敌军的速度,给后方的护羌城争取支援,或者防御的时间。
随后依仗着堡垒,像一个钉子一样扎在哪儿,让敌人不拔掉这些钉子,不敢前进。
他们的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他们的防御很强,对于羌人这些野蛮骑兵来说,很麻烦。
拔起来非常的费事,但是你不拔,又怕被掏屁股,那能怎么办,拔呗。
而这每隔十里就一个,会严重的拖慢他们的速度。
而如果敌方兵马众多,可以派小部慢慢拔,大部直达护羌城,那大山中的那些步兵就派上了用场。
就算你羌人知道他们是步兵,但是这也是一个威胁,而大山中的军堡,对他们来说,拔起来要比平原上的艰难太多了。
而大山中两道防线中间的那一段空档地域并未修建的原因就是得不偿失,划不来啊!
虽然修建完了以后,羌人进攻的难度就会大大的增加,成倍的增加。
而你羌人的敌人是谁?
是大汉啊!
大汉要的是防御吗?
不,要的是进攻!
而前线大山中的那三座大军堡,二十四座小军堡,以及平原上的这些堡垒,说到底啊,只有一个作用。
除了拖慢速度,给后方应对时间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磨,磨掉羌人的有生力量。
防御有着护羌城和五堡就够了。
但其实,他们就算是被羌人大军团团围住了,只要他们能够守住军堡不失,他们的安全性还是很大的。
平原上的很危险,但是大山中的倒不是很危险。
因为军堡中常年存着足够三月食用的粮草与水源,以及众多的箭矢器械。
就算是他们被大军团团围住了,没有几个月时间,羌人也拿不下来。
因为地形优势的缘故,你只能派小股的骑兵慢慢的磨。
至于火攻水攻病毒啥的,那更是不现实。
病毒的话,带着瘟疫的死马死羊,你就算带上了山,那么高的堡墙,你也扔不上去。
而且羌人要比大汉更害怕这种东西,别忘了他们是游牧民族,弄不好牛羊一死一大片。
所以羌人玩不来病毒,只有大漠的匈奴,往水源里扔死马死羊自己发酵玩这一套,他们也不会接触。
而水攻,军堡在山头,哪来的水。
至于火攻,一座座的土山,放火烧山不现实。
至于搬东西上去,你除非一次性大量全搬上去,而小股兵马,肯定搬不上去那么多。
而你放下再去搬,军堡将士出来直接给你一把火烧了。
至于有人守护,你小股兵马也守不住啊。
所以羌人是拿他们没办法的,自从这堡垒修建完了以后,羌人试验了几次,现在每次进攻,都当是看不见它们。
啃又啃不下来,那还能咋办?
https://xianzhe.cc/book/29636/787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