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寺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司马珍曾经跟他提过一嘴,那就是张俊问过财产申报的问题,于是他问赵构道:“张俊有没有去申报财产?”
“哪个张俊?”赵构反问了一句,因为张俊和张浚实在是容易搞混。
张俊是中兴四将之一,但是张浚比张俊的名头还要大。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张浚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
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建炎四年(1130年),他提出经营川陕建议,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在川陕三年,虽于富平之战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用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也使江淮也赖以安宁。
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
从张浚的简历来看,中兴四将都是他的属下,都要听他调度,因为他是大都督。
张浚这人,也算的是大才。
张浚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为西汉留侯张良以及唐玄宗时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他的父亲张咸,连举进士、贤良两科。
所以张俊算是书香门第,命中就有会读书的基因。
张浚四岁时成为孤儿,但他自少行为端正,不说诳言,有一天一个算命先生看到了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道:“少年,我见你骨骼精奇,日后必成大器!”
后来张浚进入太学深造,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也就是21岁的时候登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参军。
士曹参军是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七品官,相当于民政局兼国土局局长,还兼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太常寺是管礼乐的,典型的清水衙门,张浚来这里不过是镀金。
名臣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靖康之变、开封陷落后,少宰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张浚不愿仕于伪楚,逃入太学中。之后,他听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南宋政权,于是驰赴应天府,被除授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中,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这是张浚人生中的一次绝妙选择,跟对了老板,为他日后的升官奠定了基础。
殿中侍御史还是个七品官,不过有监察之职,掌管纠弹百官朝会时失仪者,和皇帝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金军南侵,赵构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之职,举朝上下才知晓有国法。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文官的权力完全碾压武将,张浚当时一个小小的七品殿中侍御史,能够搞得韩世忠丢盔弃甲,随后迁官侍御史。
侍御史比殿中侍御史又权力大一点,不只管上殿的礼仪了,可以弹劾百官。
这时,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说:“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
朝廷见他如此忠心为国,于是授任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尚未出发,升任礼部侍郎,赵构召见对他说:“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要有所作为,正如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你留下来辅助朕吧。”
于是他又被授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宋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二人都笑张浚过虑。
https://xianzhe.cc/book/28999/671266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