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粮食的激励,那些工匠的速度非常快,次日一早,牛大锤居然把制造工兵锹打造完了!冉明很是兴奋。立即让人把五千把工兵锹发给苏觉挑选的背嵬军!
苏觉看到冉明把工兵锹发给他的这些兵,不解的问道:“殿下,这是干什么?”
“挖坑!”冉明自信的道:“你现在带领背崽军去廉台。到了廉台之后,部队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人员沿着廉台至安喜的官道上,开阔的地面上到处挖坑!这种坑需要碗口粗,深约两尺半就足够了!但是记住要把挖出来的土,平均撒在地上,最好做一下伪装,不能让鲜卑人一下子看出来,能不能打败燕军,就看你的了!”
“至于另外一半人,就按照我给你的图纸,在廉台布防,多挖地道。”
苏觉看到冉明无比重视这个任务,他坚定的道:“末将若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苏觉带着五千民工大军出发了,至于能不能像想象的那样。冉明也不知道了,只好听天由命!
对于木匠制造的东西,其实就是在北宋《武经总要》中所记载的一种拒马木枪。不过也不尽相同,冉明让工匠将并列两根横木,每根横木长两丈四,上面刻上凹槽,两根横木上可以并列安放二十四根木枪!这既不是三角拒马。也不是矩形拒马。准确的说这只是平面拒马!
看到这做好的拒马,冉明让冉烽集合所有的部队,此时房子大营还有魏军一千两百人。其中一百多人被苏觉充到背崽军军中当基层军官了!
“殿下!士卒集合完毕!”冉烽不知道冉明要干什么,只是他只是一个养子,冉明也算他的主人,所以冉明有令,他不得不从!
冉明看着周围的士卒道:“诸位将军,你们知道鲜卑人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是骑兵!”
“不错,鲜卑人不仅有大量的骑兵,而且非常勇猛,鲜卑打败过匈奴人。也打败了羯人,同样都是游牧民族,也分三六九等,鲜卑人的战斗力可以说非常高,他们不仅有众多的轻装骑兵,还有很多重装骑兵。鲜卑人人的重装骑兵不仅人人着重甲,就连马匹也披了上马甲,他们可以不畏刀砍枪刺,不怕箭射。”
而且鲜卑人还把数匹,甚至数十匹重装骑兵用皮锁连接起来,如墙推进,我们何以拒敌?”
千余魏军士卒陷入沉思,他们其中很多是都是追随冉闵多年的悍卒,有不少人曾参加过永和六年(既公元350年)参加了后赵和燕国的凌水(既大凌河)大战,是役,虽冉闵大胜,但是后赵同样损失惨重,数万精锐羯族悍卒战死!
在诸胡之种,若论凶狠,其实匈奴绝对排不上号,羯人比匈奴人凶悍得多,至少匈奴人面对同等数量的羯人只有望风而逃的份。但是羯人对阵鲜卑人向来是输多胜少,无论石勒还是石虎,都被鲜卑人打败过!
后赵将领麻秋,是后赵国数得着的悍将,可谓凶名昭著,能让泣儿止哭。可是麻秋率领三万羯骑仍打不过七千鲜卑骑兵,可见鲜卑人的战斗是何等的强悍!
在场的魏军士卒露出迷茫之色,虽然他们向来以少胜多,杀得胡人望风而逃,可是和鲜卑却没有大规模交过手!这时,众人面色凝重!
冉明看到这里,知道不好,如果自己再不出声,恐怕士气就要泄了!
冉明昂首阵前,春风吹起他那黑色的披风,落日的余辉照在他身上,他此时在众军士眼中就像一尊威风凛凛的天神!冉明满面轻松,一脸自信,朗声道:“是人都会有弱点,鲜卑人也不例外!”
“敢问殿下,鲜卑骑射娴熟,轻骑来去如飞,燕军重骑不畏刀剑,我军如何克敌?”
“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击败鲜卑人,首先要了解鲜卑人战法的优劣。”冉明大声道:“鲜卑人善骑射不假,但是鲜卑人使用骑弓轻便,在马上可以射击自如,不过却因为太过灵巧,威力不足,他们的弓箭在射程上要比我们魏军的步兵要近得多,燕军骑弓可以射八十到一百步,但是在这个距离,箭劲就耗费得差不多了,别说我们身上穿着精良的铁甲,就算是穿一层牛甲,他们同样射不穿!燕军骑兵弓没有穿甲的能力,哪怕如果非要攻破我们身上穿着的铁甲,就必须走近三十步内。骑兵进入这个距离,他们是不会再使用弓箭的!”
这时,周围的魏军士卒这才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他们都有与胡骑交战的经验,不论匈奴人也说,羯人也罢,他们在骑弓由于弓臂短,有效射程也短,一般而言,骑弓只能对付三十至五十步的无甲目标,哪怕魏军将士身披轻质铁甲,要破轻甲,七斗弓需要走过二十步以内,在骑兵冲锋的时候,二十步的距离,也就是眨眼的功夫,一旦一箭射不死敌人,他们手中的弓箭连烧火棍都不如。
冉闵在历史上只所以可以所向无敌,除了他有过人的武勇,超凡的智慧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魏军的装备非常好!他们的甲胄可以不畏惧敌人的箭矢,魏军的破甲重弩可以轻易的撕破燕军兵的甲胄!
说到魏军的甲胄防御能力强,这些魏军士卒身有体会,他们多次参加血战,小伤不断,但是从来没有受过致命伤!
冉明接着道:“我们知道了燕军骑兵的这些作战特点,这就好办了,如果他们对我们采取围射,我们就布圆阵,以盾牌排在最前面,用脚蹬弩、破甲重弩来以射对射。或许有人会问,由于骑兵在奔驰我们无法瞄准,其实他们的准头也不怎么样!当然我们在还有射程优势,你们手中的一石弓即使使用普通箭头,也可以在八十步的距离内轻易的射中他们!射人先射马,肯定能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https://xianzhe.cc/book/2811/6400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