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初一入学报到、发榜分班的当天。
李子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挤进人群里,看到竟然能和自己的天才“小侄女”分到同一个重点班,简直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一步蹦两高地欢呼着:“晓彤,晓彤……”
跟在母亲身旁、已经走进教学楼里的孟晓彤,并没有听到来自于门外公示栏前面从那吵杂鼎沸的人群中的李子孟的呼声。
他望着她的背影,双拳紧握着,给自己打着气道:“李子孟同学,加油!”
哈尔市第五十四中学的教学楼,是一座有着六十余年历史的老建筑,近现代风格,四层U型砖木结构。
这座学校的历史记载是有典故意义的。
当年日伪统治时期,由日方的驻哈部队在附近居民区里抓来了很多当地劳工、组织建造的一处行政办公大楼。后来,抗日战争胜利了;再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再再后来,这栋建筑就被收编、划归到了市教委名下,开办了方圆十公里之内的唯一一所初中。
哈五十四中,解决了附近第三印刷厂、三五厂、制药厂、农机研究所、医大二院等十多个家属区,还有杨常村、马家村等周边村镇的孩子们就近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上学问题。它主要的招生来源是这些地方对口的小学毕业生。
每一届的1班和2班,都是入学摸底考试排名靠前的优等生班,每个班平均40到50个学生。
孟晓彤是以数学满分、语文九十九分的年级第一名的入学成绩,直接被划分到了初一(1)班,也就是他们那一届的最重点班。
而,李子孟真实的成绩,是在年级倒数第十几的水平。原本,他的名字是被分到了初一(6)班去的。
但是,爱他如亲生的养父李建明,在发榜前两天,单独找到了他正在五十四中担任教导主任的老同学那里,去档案室查了李子孟的总分和名次,得知儿子的入学成绩并不理想。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他都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孟宪玲提前商量一下。
偷偷瞒着孟宪玲和李子孟她们母子俩,李建明单独宴请了有学籍管理权限的那位老同学。
一开始,他们两个大男人,就是唠唠家常、促进一下彼此之间的旧情意,最后才表达出了自己对李子孟的爱,以及对他能进入重点班的期望,希望老同学能帮助从中“运作运作”、“使使劲儿”、“帮帮忙儿”;而且,这过程中,需要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那位老同学倒是真热心,透露出来了一个关键信息:其实,每个重点班,都会在统招名单发榜之前,预留出几个相对“机动”“灵活”的学生名额。
顾名思义,对方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事儿,你放心,包在他身上!一准儿,给你搞定!
这老同学还确实挺靠谱,酒足饭饱之后,还特意带着李建明去拜访了一下初一(1)班的班主任:麻淑华老师。
这个矮个子老太太,看样子有50十来岁了,头发已经半白。据说,她相当不简单,往年带过的初三毕业班学生,进入省市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都超过了50%,她是这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中里最厉害的班主任了,没有之一。
麻老师很快就调出了李子孟的学籍档案,仔细浏览了一遍他小学阶段的在校表现。
尽管,李子孟算不上特别突出的优等生,但也不是什么行为极度不端的“差生”;同时,眼下又有教导主任给作担保,也认定了这孩子可能就是入学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临场发挥失常才考得糊掉了。
https://xianzhe.cc/book/26222/618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