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的前期建设没有太复杂的工程,场地的休整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只用了半天时间两千多亩的场地就变成了一片平整的土地,他还有时间挖出了六个规模不小的底下车间和遍及工业区的水道。
做完这些,他让将作监派来了一千多人的施工队伍,也不看日子,直接动工打地基。
工业区打地基的时候,李元喆找来了长安附近所有窑口的掌柜和大师傅,大手一挥把他们全给收购了。
这些窑口的主人一听说皇帝要收编自己,当时就高兴的不行了,能给皇帝效力,即便是没能得到官身那也是一件非常长脸的事情,至少以后不会再有人看不起他们了。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李元喆要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原来的窑口全给关了。
这让他们有些担心,砖窑不烧砖灰窑不产灰,这叫什么事呢?
在各掌柜和大师傅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在玩儿他们的时候,李元喆拿出了一系列的建造图纸让他们和将作监的人一起建造新的窑口。
这些图纸是文总提供的,主要是把单体的砖窑改成了隧道窑,在构造和温度控制方面做了优化,主要是用来大量烧造红砖。石灰窑也做了改造,将原有的小窑口改为大窑口,以便提高效率增加产量。
另外还有新建水泥窑、玻璃窑和土高炉。
宏大的窑口镇住了所有人,按照设计,第一期由十一条隧道窑组成的新砖窑可以一次性出砖八万块,等到规划的三十三条隧道窑建成,轮番烧造的话可以保证每月出砖七十万块以上,新石灰窑更夸张,能把以往一窑出灰不过千斤的产量提高到每窑一万两千斤,而这样的石灰窑一下子就要建立起五座。
在一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时代,人们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工程才需要这么多的砖石和石灰。
生产出来卖给谁成了众人最为担心的事情。
卖不出去,皇帝赔钱,他们这些人还能有好?
他们丝毫不怀疑这些窑口究竟能不能达到计划中的产量,因为皇帝是天帝弟子,他说能就一定能。
大唐人对上天还是很有敬畏之心的,唯一想不通的是皇帝搞出这么多材料是要做什么。
不过当李元喆把大明宫即将动工的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所有人都释然了。
他们不知道修建一座巨大的宫殿到底需要多少砖石和石灰,但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就是所有的窑口建好了全力开工估计也要很长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建筑材料。
这些掌柜和大师傅都是经验丰富的人,有他们加入建筑队伍,只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就可以很好的完成新窑口的建设。
水泥窑、玻璃窑和土高炉的修建就要麻烦很多,因为这三种东西所要承受的温度远高于砖窑和石灰窑,需要更好的耐热材料。
以大唐现有的技术水平很难搞得定,所以李元喆不得不带着闫立德和几个将作监的老匠人在皇庄里搞起来实验。
https://xianzhe.cc/book/24266/623874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