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曾正在吕公处,最近吕公又搜集了不少好诗,请来了祭酒、太史等老友品诗饮酒。
看到这篇文章后,孟曾神色变了好几次,先是赞赏,接着犹豫,然后皱眉,最后叹息。
他的表情让其他人马上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兴趣,先后看过之后,各自沉思。
“如何?”
洒脱的祭酒率先问道。
孟曾摇摇头:“有些见地,却也错谬百出!”
太史道:“颇有见地,不入凡俗!”
太史是纯纯的赞赏,他是阴阳家,看事物的角度贴近道家,从来不为等级所困,什么礼法,什么规矩,对他都是束缚。
吕公笑道:“总是好事,他至少开始认真修儒道了!”
刘知易开悟儒道之后,他的行为举止就被秘密关注,他可是孟曾眼中的儒家未来,如今朝局昏暗,他这辈子不打算做官,给未来培养一个种子,成为他最大的期望。
可是这些天来,刘知易的表现让他很忧虑,似乎陷入了某种知障,整天浑浑噩噩。如今终于打起精神,出来修习,总是一件好事。
祭酒道:“大善。”
祭酒也很高兴,除了他原本也是儒家之外,他还期望着刘知易跟他修行诗家呢。最近流传出了不少好诗,主要是从岭南王府夜宴上传出来的,今科进士水平不俗,出了十余篇佳作,其中以楚狂人和刘知易的诗作最佳。
祭酒将刘知易那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和楚狂人那首《我本楚狂人》列为并列第一,尤其是那首《楚狂人》让祭酒几乎癫狂。
除了这首诗本身极好之外,还因为祭酒第一眼就认出,这首诗跟《蓬蒿人》出自一人之手,按照太史的说法,两首诗都充满了仙气;在祭酒看来,蓬蒿人关乎他能否成就诗道,这是他的感知,也是太史给他的卜卦。
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蓬蒿人,却一直寻之不得,直到这首诗出现后,祭酒第一时间认定楚狂人出现了。哪怕他们之前查探过楚狂人曾鸿,这时候也毫不怀疑,曾鸿就是蓬蒿人,之前的探查,要么是出错了,要么就是曾鸿有意隐藏。
因此当曾鸿做出《我本楚狂人》这首诗后,祭酒马上派人将他带到太学,收为亲传弟子,亲自教导了数日。
可惜最近已经发现,这个楚狂人是个西贝货,根本毫无诗才,确实不是蓬蒿人。至于他们为什么能做出《我本楚狂人》这首诗,显然是托人代笔。祭酒无可奈何,亲自询问曾鸿,曾鸿却要保密,哪怕是老师问起,他也不敢说出来,表态说他不能出卖友人。
虽然多次表示,他没有恶意,学生还是不肯说出,祭酒并没有为难学生,反而认为忠于朋友比什么都珍贵,只是颇为可惜,那个蓬蒿人仿佛在刻意跟他们捉迷藏一样,有一次从他们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不过不是全无线索,岭南王府知道谁是蓬蒿人,太学也曾托岭南王帮忙寻找,岭南王府也不是不肯说,只是提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要求。
幸好刘知易的诗才一如既往,一点都不输给蓬蒿人,让祭酒聊表欣慰。
“祭酒。要不答应了岭南王家那臭丫头算了!”
学正孟曾知道祭酒一直对跟刘知易诗才比肩,但更加旷达豪迈的蓬蒿人念念不忘,而且偏执的认为蓬蒿人跟他的诗道成败息息相关,相比成就一个学派,金川郡主那近乎敲诈一般的条件,也就不算什么了。
祭酒却不肯轻易松口:“机缘未到!”
太史点点头,他也认为如此。
“来来,喝酒,喝酒!”
吕公作为席纠,适当的转过话题。
众人接着开始饮酒品诗。
……
刘知易并不知道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太学高层眼中,否则他绝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针对儒家。
现在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先抛出韩愈的《师说》师徒让儒家弟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反抗权威,只是效果没有立竿见影,反而引起了争论。
不知道得多久,儒家弟子才能统一思想,他不着急。给儒家添点麻烦,只是为了出一口气,并非,也不可能就此灭了儒家,他也不想这样。
所以先出了一招之后,他就暂时放下,静观其变。
见辩论愈演愈烈,他知道他已经干涉不了了。
https://xianzhe.cc/book/24212/6518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