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单一出,让许多美国音乐媒体和乐评人为之惊讶,他们他们算了一下,《》三首歌平均每首歌差不多都往上冲了二十一名。
一个歌手有三首歌上榜不稀奇。
有三首歌冲榜一起那就比较少见了。
而三首歌不但一起冲榜,而且冲的猛,还冲的平均,公告牌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肯定是非常罕见的。
正常来说,三首歌一起冲榜,肯定有冲的比较猛的,有开始潜力耗尽掉队的。
这个时候唱片公司就会做出抉择,优先重点资源推排名高且还有余力冲榜的,潜力耗尽的,就随便给些资源,尽力保证排名就行了。
华纳公司站在就有些头疼,不知道该重点砸哪首歌。
排名肯定是《tiful》最高,但《Natural》势头最猛,《numb》也不逊色多少,而且网络讨论和媒体评价最高。
三首歌各有长短,前后排名相差不到十名,而且上升势头都很强,有明显的潜力挖掘。
无论放弃哪一首,华纳都觉得可惜,索性就往曹轩身上加磅,三首歌一起砸,直到砸出上升趋势明显差别再说。
而这次大幅度排名上升,也让三首歌的曝光率大大增强。
许多媒体和乐评人都格外的关注这三首歌,想看看它们的潜力在哪,虽然排名在六十名开外,但热度已经不逊色许多公告牌前五十名的歌曲了。
很多很多权威音乐人已经断定,这三首歌杀进公告牌前五十,已经是板上钉钉。
至于潜力究竟有多少,还要看下次的排名上升程度,以及其他歌曲的趋势,然后综合比较来看。
三首有望公告牌前五十的歌曲,克里斯·曹成了美国乐坛崭新出炉的小红人。
华纳嘴上喊的头疼,心里不知道多开心,巴不得三首歌继续疯狂乱杀。
他们不怕砸资源,就怕歌曲没潜力,只要有潜力,作为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华纳爆发出来的实力,能够让无数中小唱片公司活活眼红死。
公告牌涨势喜人,连带着曹轩的名气也大幅度提升。
之前曹轩参加音乐节目,还需要华纳铺路,现在一些音乐节目已经主动邀请曹轩,许多关注流行音乐的歌迷,也知道最近窜红了一个中国歌手,在公告牌成绩相当亮眼。
这个局面之下,一些媒体开始有意识地追逐曹轩的热点,被《》歌曲打动的歌迷也想了解一下歌手。
曹轩个人博客的开通,正好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本来大家是为了新闻,亦或者是追求歌手本身,但看了文章之后,确实长了一些知识点,也从曹轩的笔墨下,隐约一窥那个有些几千年历史底蕴的国家。
美国人在很多领域都很厉害,但唯独在历史方面,就是个弟弟中的弟弟。
虽然表面上不说,但很多美国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小自卑。
所以他们看到曹轩的博客,要不就是完全不感兴趣,要不就是纯粹眼馋美食的吃货,要不就是被文章不经意展现出来的历史文化所打动。
虽然后者仅仅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但能影响,就不算曹轩白写。
在意识到个人博客挺受欢迎的情况下,曹轩抽空又写了两篇。
《汉堡包和中国肉夹馍的前世今生》
《中国版“披萨”的名字叫馅饼》
大概流程就是先碰瓷,用西方最平常的食物给读者一个印象。
然后科普,然后再讲味道/大致做法和典故,偶尔再加几个曹轩经历的小故事,有真有假,算是为了美食延伸一些人文思考,不然光写美食太素,篇幅也不多,点到为止,更多的还是为了衬托美食。
说是文字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可能有点夸张,但大概是那个意思,写法更朴实灵活一点。
曹轩也没指着这玩意真火,就是写着玩,算是一个调剂,也是给国外粉丝的福利。
这也是他开通个人博客的目的,他后续回国拍戏,无法和美国这边直接接触,有个博客作为沟通平台,不说作用多强,起码比“意念沟通”要靠谱。
不过曹轩没想到,他写的博客还是挺多人喜欢的。
短短几天时间,曹轩博客关注人数已经上升到三万,三篇博客平均点击率都达到5万以上,甚至有餐馆联系他打广告。
曹轩觉得,他要是唱歌没红的话,在美国靠着个人博客也能吃喝不愁。
不过这就是个玩笑,他的曹轩博客能这么火,完全在于他在公告牌的名气加成,换程龙来写,即便文笔不行,点击率恐怕也要大幅超过他。
写着博客,跑着宣传,曹轩又在纽约州各大知名电台逛了一圈。
还上了几个有影响的访谈节目和脱口秀,比较为后世所熟知的就是《柯南深夜秀》,其也是美国比较红的节目之一。
柯南这家伙和程龙关系不错,甚至就在前不久,程龙刚刚参加了这个节目。
因为是以脱口秀为主,具体访谈时间差不多也就是十几分钟,两人光是聊了程龙就用了一分钟。
与程龙几乎没怎么打过照面的曹轩,觉得下次真的和大哥好好聊聊了。
不然许多人问起程龙,他没什么说的,显得两人关系一般,再被误会中国艺人不团结。
宣传了这么一圈,曹轩算是在美国相关媒体上露了一遍脸,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热度可观。
而曹轩的辛苦没有白费,《》持续曝光,销量和电台点播率也一直上升。
3月》登陆公告牌后的第三周榜单公布。
《tiful》和《numb》双双杀入公告牌榜单前五十。
《numb》第一次反超,排名四十六,上升二十四名。
《tiful》排名四十九,上升十七名。
至于《Natural》,排名五十五,上升十九名。
榜单一出,全美震动!
https://xianzhe.cc/book/23280/75460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