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的百姓虽然也惧怕战争,但却支持唐国征讨不臣。
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思想教育的问题,唐国一直再向百姓灌输一个思想: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整体,不要觉得你过的好了就万事大吉,就可以不用管别人了。
这是错误的。
别处的反抗势力会做大,等他们强大了就会过来抢走你们的土地,奴役你们,让你们过上和以前一样的日子。
只有全国统一,没有人和朝廷作对了,大家的日子才能好过。
当然了,光靠这种口头教育是不行的,还必须要让百姓感受到唐国的好处。
这里就牵扯到底蕴的问题,唐国的家底更厚,养百万大军普通百姓都感觉不到多大的负担,自然就愿意支持国家打仗统一全国。
对老百姓来说,吃饱了才能讲道理,饿着肚子所有的道理都是空想。
……
这些东西以前苻洛等人并不了解,还是投降唐国之后跟着学习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再配合眼前的万民朝拜的情况,由不得他们不动容。
想到这里,苻洛长叹了一口气道:“我们不如天王多矣,幸有天王,否则我苻氏还不知道是何下场。”
说完这句话他心中就好像卸去了一个枷锁一般,陡然变得浑身轻松。
实际上卸下了心中包袱的不只是他,还有苻宏乃至很多人。
毕竟是从原本的王公贵族变成阶下囚,很多人难免会一时间不适应。而这种巨大的实力差距能帮助他们更快的认识到差距,从而接受现实。
……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文易一行一直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才达到北都。
在这里他自然又一次获得了百姓的夹道欢迎,回京过年兼述职的太子文元率文武百官来到码头迎接。
过程就略过不提,只说回到京城之后文易只是简单的和后宫嫔妃以及子女们见了一面,就转手投入到政务中去。
先是陈秀代表内阁做了工作报告,总体来说自然是成绩满满,至少结束了乱世完成了国家大一统这一点是没有悬念的。
仅此一项功绩,就足以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名垂史册。
然后各部门又分别做了工作汇报,文易最关心的是人口和土地,这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
“当今天下有民三千一百万人,尚有许多逃到山里躲避战乱的人口,粗略估计亦有百万之多。后续会慢慢把这些人找到纳入治理……”
“共有耕地四亿一千八百六十四万亩,其中上田……下田……除亦观众、河西(原秦凉)两地之外,皆已完成土改工作。”
对这个数据文易相当满意,但又有些无奈:“人口啊,始终是限制我们发展的最大阻碍,若现在天下有一亿人口……不,哪怕有五千万,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会容易的多。”
看看唐国此时的疆域就知道他为何会这样说了。
整个南洋+原倭奴国+中南半岛+加整个南方+整个北方+半个西域,此时唐国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了前世唐高宗李治时期。
而人口比那时候还少了一千万。
现在人口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唐国发展的最大短板,北海、费尔干纳盆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口填充才能变成自己的土地。
否则也只能是名义上的统治。
可人口偏偏是最急不来的,只能慢慢的生养,这又牵扯到医疗体系的问题了。
“鼓励生育,把医疗体系建设列为未来五年内第一要务。”
https://xianzhe.cc/book/23185/94660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