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奏折所涉事情多系国家机密,所以奏折的保密性是非常突出的。不能保密,就不要上奏折,保密是书写奏折的前提条件。
“践祚,啥意思?”
水友听的脑壳疼。
“就是登基、继位的意思”
曹七七道:
“为了保证奏折的内容不致泄漏,清廷定立了一整套保密制度,使奏折制度更加完善起来:”
1、撰写人须亲自书写,一般不许他人代笔,写成后不得外传,否则治罪。
2、由宫中制作皮匣,配备锁钥,发给具奏官员,专门用作储藏和传递奏折。
3、督抚以上大员的折子,派专人送到大内乾清门,交内奏事处,直达御前,而不像题本交通政使司转呈;
一般官员的折子,亦差专人送到雍正指定的亲信大臣处,由他们代呈,代交人当然无权知道折子的内容。
雍正帝阅毕,作了朱批,折子由原渠道发回。
4、收回朱批奏折。
5、加强军机处的保密工作。”
此外,雍正帝对奏折内容进行了改革。
雍正说:“本章所不能尽者,则奏折可以详陈;而朕谕旨所不能尽者,亦可于奏折中详悉批示,以定行止。”
意思是:臣下可以将拿不准的问题提出来,请皇帝裁夺;皇帝对不了解的或不懂得的问题,可以询问臣下,以增长见识,作出决断。
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政事,如摊丁入亩政策等,就是雍正与有关大臣通过奏折反复筹商后定下来的。奏折用来讨论政事、决定政策,不仅使它有了新的生命力,而且使它成了推行征治的一种重要工具。
雍正七年下令实行副本制度。
凡奉朱批的奏折,都由军机处誊录一份备查,即为“录副奏折”。
只有极少数奏折或因事涉机密,或因风闻奏事,被皇帝留在宫中,称为“留中”。
凡留中的奏折,一般不朱批,不录副,也不发抄,过后以原折交军机处归档,故亦称作“原折”。
听着这奏折的名称,大部分人都是头一次听闻,十分的好奇。
曹七七环绕着石碑一面仔细端详,一边继续说道:
“由于奏折免去了中间环节的传递,又采用廷寄方法,不但能迅速递到皇帝手中,而且在皇帝朱批御旨后,又可直接发还上奏官员,马上付诸实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行正效率,给清朝的征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由于奏折都是秘密进行,于是在直省督抚与司道之间,地方与中央,内廷与外廷之间,除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等关系之外,又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皇帝可以从奏折中直接了解到各种事情,于是借助奏折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排斥异己,天下庶务总归一人处理,从而使封建皇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因此,“在中国章奏制度史上,雍正一朝应该是最为多姿多彩的时代,而帝王对朱批运用的巧妙和有效,雍正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了”。而这一切,张廷玉是功不可没的。说这是他的大事业大功业,一点都不夸张。”
“内廷外廷?”
“什么是内廷呢?”
“外廷指的是什么呢?”
曹七七叹了口气,自己在故宫那一块白说了:
“供皇帝生活听政的宫殿群用高大的城墙包围着,称为宫城。坐北朝南是其一贯的方位。宫城以南北为纵向分为外廷。”
外廷是皇帝举行大典,接见群臣,处理政事的地方。
外廷由若干个大型宫殿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一般称为“前殿”,是皇帝举行即位、大赦、节庆等大典的地主。外廷的东西两侧是官员办公的低矮房屋。
内廷,帝王居住或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外朝、内廷之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奏折、奏疏有什么区别吗?”
人们好奇。
“奏折是保密的”
“奏疏基本是公开的”
曹七七道。
“那奏疏和奏书一样吗?”
水友又问。
“不一样”
曹七七说道:
“奏疏是臣子向皇帝言事的奏章,内容较为广泛”
“而奏书,只在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时可用。”
“在清朝,除了皇帝、皇后以及皇太后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收奏折的,但是纵观历史乾隆的一个妃子却打破了这个惯例”
https://xianzhe.cc/book/22961/71422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