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筹,为清代在紫禁城内实行的宫禁制度,俗称:紫禁城内传筹之制”
老顽童侃侃而谈:
“紫禁城内,禁卫官兵以传递筹牌之法,互相联络巡察,以保平安。”
其制为:紫禁城内五筹传递,每夕自景运门发筹,西行过乾清门,出隆宗门循而北,过启祥门,迤西过凝华门,迤北过中正殿后门,迤北至西北隅,迤东过顺贞门、吉祥门至东北隅,往南过苍震门,至东南隅迤而西,回至景运门,凡十二汛为一周。”
“此法仿自明制,明时设四十铺,每铺旗军十名,昼夜看守,铜铃二十有八,每夜起更时分,从右阙门第一铺发铃,旗军提铃摇至第二铺,相续传递,至左阙门第一铺止,次日仍将铃送右阙门第一铺收存,清时亦从右至左,只不复使用提铃。紫禁城内外各设堆拨,每夜由王大臣等巡察所属。”
“而,走更,就是打更的意思”
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
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宋·杨万里《不寐》诗:“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此话便是形容于此”
“打更这个有意思”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句我熟”
“呵呵,我发誓楼上是sb”
“滚”
“危险系数也高,万一半夜遇到傀咋整?”
“卧槽?你们不应该好奇的是紫禁城吗?”
“宫禁居然是这样子的,我以为就是好几队挎着刀早晚班巡逻就完事了”
“草率了”
“三十六坊都是啥呢?是不是和大唐长安一样呢?”
“类似吧”
老顽童犹豫片刻道:
“北京城那会分为:外城八坊、内城二十坊、皇城六坊,共计三十六坊”
“北京坊外城八坊,今被人们通称的“前三门”(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以南直至永定门,其范围“计长二十八里”皆为老北京的外城,亦称“外罗城”,老北京人也将它称为“帽子城”。”
“其特征是:集中在外城南面的正门“永定门”及东西两侧的左安门和右安门之内,有八坊: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正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白纸坊。”
内城二十坊:
老北京的内城“周四十里(城墙)高三丈五尺五寸。内城坊,其特征是集中在内城四面的城门之内。
南面的正门“正阳门”及东西两侧的“崇文门”和“宣武门”之内,有三坊:南薰坊、澄清坊、大时雍坊。
北面的东西两侧,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有七坊:教忠坊、崇教坊、昭回坊、靖恭坊、灵春坊、金台坊、日忠坊。
东面的“朝阳门”和“东直门”之内有五坊:明时坊、黄华坊、思城坊南居贤坊、北居贤坊。
西面的“阜成门”和“西直门”之内亦有五坊:阜财坊、咸宜坊、呜玉坊、日中坊、金城坊。
皇城六坊:
“皇城在京城中,周十八里有奇”。
皇城的“东安门”和“西安门”之外各有三坊:“东安门”外的三坊为保大坊、仁寿坊、明照坊;“西安门”外的三坊为积庆坊、安福坊、小时雍坊。
但是,今仅存一“白纸坊”的地名了。
“太可惜了”
人们感到惋惜。
“还好吧,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
老顽童感慨道。
https://xianzhe.cc/book/22961/63957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