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杂念,他开始阅读。
才看了个开头,他就发现,《庄子》果然还是一如既往地晦涩难懂,更糟糕的,是缺少了古汉语词典的辅助,自己根本就看得一头雾水。
仔细想来也是,毕竟就算是前世的巅峰期,自己的文言功底也就仅限于高考级别,而如果哪一年高考文言节选篇章挑了《庄子》,那大概是冲上热搜全民骂娘的级别了……
而更糟糕的,是即便是那些自己能看得懂的“小故事”,除开表面上的东西,想要从中体悟到关于道家哲学和更进一步的修行之道的东西,更是完全不得其法。
“果然还是有些不自量力了吗……”良守心里叹息,这么想着,他不自觉地看向一旁的批注,想要看看别人又写了些什么。
“看得真是很认真啊……”良守明显发现自己和前一位阅读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是拥有前世的记忆,他都能明显从对方笔下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传说看得出,对方对于道家和传统神话的了解远在自己之上。
虽然前世毕竟也不是主要研究这个的,了解范围仅限于常识一类,但被一个外国人全方位碾压,说实话还是略有些尴尬。
虽然尴尬,但是良守发现,借由对方的笔记,他竟然渐渐地能够读懂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了,当然了,这个更深层的东西,自然是不包括修行之道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对于庄子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至少他的理解,并非停留在了文字的表面上。
“这可比前世的阅读理解难多了……”心里自嘲一句,良守继续读下去。
渐渐地,对照着那些笔记批注,他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个笔记的主人,虽然是在阅读《庄子》,但是却又并不仅仅只是在留下自己对原文的注释,而是加入了大量自己的想法。
这些想法,有的和是原文的引申解释,有的是自己的发散思维,有的是不解的疑问,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少数反驳的辩论。
这一下,良守感觉自己的阅读难度再次飙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
如果说人们是在用对各种东西给予一个“名字”的概念来认识世界,自己现在想要拜托这个“定义”重新界定修行,先不谈《庄子》究竟是不是真实,自己难道不也同样在借用这个“前人”的思路来解读这本用来解读“道家”的书吗?
他开始感觉到有些绝望。
所以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难道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只是借用一层层的滤镜,借用别人的思维目光,去看一个别人看过的东西吗?
不断借用前人的思维去更进一步,这究竟是踩着前人的脚步继续向前,还是不断地用前人的局限更进一步地束缚自己?
我们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被“巨人的肩膀约束了观察的方向?”
良守拿不准了。
他想起了自家的阴阳术,又想到了自己曾经在第一次和贺茂保宪见面时,心里想的走不到前人道路的极限。
这恐怕,真的是来自前人的束缚吧……
再看道自己正好翻到的内篇逍遥游,当真是一种讽刺。
我到底应该怎么做?
良守难以抑制地陷入了迷茫之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https://xianzhe.cc/book/22630/65579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