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山好奇问。
“昨天他在前面买下三间店铺,估记是讨论装修的事情。”
黄大山:“...”
周福:“...”
做为起始班底,黄大山知道每天的营利情况。
自己操持的摊位每天营利从15盾,滑落到10盾。
小吃店每天8盾的样子。
批发鱼丸每串利润低到按厘计算。
这么小的生意,怎么能买的起那些商铺?
还是认知问题。
守着银行,黄大山知道银行可以贷款。
但当听到‘利息’,直接拒银行于千里之外。
不仅仅是黄大山,99%的人都是同样心态。
摩根银行斜对面不到一百米,张新和木匠父子四人来到三间商铺前。
一一打开大门,一间原本是珠宝店、一间是烟酒店、一间化妆品店。
原来的商品已经被卖家清空,张新直接接手空店。
三家店装修都不错,不需要砸掉,直接改装就行。
老木匠丈量长、宽,皆是宽8米还发现三间店铺后面有一个60、70平方的院子。
这是好事情,可以堆一些杂物。
张新想法是珠宝店改成冷库。
至于为什么不把冷库设在养猪厂?
原因是那边没电。
不得不用价格昂贵的商铺设冷库。
第二间是化妆品店、与第三间烟酒店打通,装修风格同烟酒店,大理石地板、墙面刷白。
后端留置厨房。
没错,张新依旧打算从事‘吃’行业。
“东家,冷库是什么?”
“呃...”
张新语塞,冷库就是冷库,如何用语言描述?
“这间店地板和墙面不用拆装,先在墙壁上粘贴两层皮革、再绑上两层棉被,让它有保温功效果。”
“我明白了。”老木匠道,“用黄泥拌草糊在墙上,保温效果还要好一些。”
“也行,这几种办法都用上。”
大致交待一遍,让他们前期干着拆解的活,后面张新打算亲自上,争取把店铺装修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店铺开始装修,按张新设想,这间店铺需要15~20人。
招人变的迫在眉睫。
按唐山郡习俗,最好是自己的儿子、或许养子。
这些张新没有。
第二选择是招幕同乡、同村。
前世,如果在公司里使用同乡、同村,会被认为是极不理智的事情。
但这个年代是合情、合理,甚至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这里面有制度、也有风俗、传统思想约束。
前面出去的人有义务帮助穷困同乡谋生。
同乡有义务向带自己出去的人保持忠诚。
假如背叛,基本可以打死。
这家人在村子里也会被排挤、冷落、永远抬不起头。
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几乎所有安龙裔富商的伙计、掌柜,除了儿子就是同村同乡或者是表亲之类。
这种组织,外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十分团结!
有这些优点,张新自然不会去费力去搞公司制,直接写信回去,让这具身体的母亲招幕伙计。
数量二十人。
https://xianzhe.cc/book/22353/55855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