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监又成了那个王总监,仿佛在牌局上嬉笑怒骂的那个人不是他。
一连几日,秦游君跟他的交流并没有因为打过一局牌就变多,跑腿、摸鱼之余,他心中的某个想法是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那日从几位领导那里知道,果芒下半年的节目方案大部分也只停留在策划筹备阶段,有些本地频道针对综艺这一块,节目的缺口还蛮大。
很多时候,一档节目从策划到执行,上面都是慎之又慎,但一旦决定了,资源配套也绝不马虎。
当然了,领导们怎么想不是他这样的小人物可以考虑的,可设计一档节目、写份文稿提出创意的念头却一直蠢蠢欲动。
当他把类似的想法拐着弯告诉郭林昌后,人也鼓励他这么做,当然,郭林昌不看好秦游君的创意方案能有多成熟。
谁进了电视台,没想过设计一档节目呢?
郭林昌这么想过,他还做过,只不过文案拿上去连第一关都没过——上司都不认可,觉得风险太大、性价比低,更别说台里了。
但不通过,不代表做这件事没意义,领导们都精着呢,人家也需要提拨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啊,稍微突出一点,在上面眼里都代表能担更多的担子。
再说了,玩创意的能有多少技术性,又不要他们抱着器材录制。
这也就决定了编辑更多是靠想法上位,现场执行、录制等岗位才更看重经验累积。
郭林昌觉得秦游君想在王总监那里加深印象是好事,但若是不想文案被塞进文件柜里吃灰,怎么样好呢?
秦游君一直想。
他好像知道电视台的生态了,他这样的小虾米想撬动远超自己体量的资源是做不到的,同等级的角色推动同等级的资源才是电视台奉行的规则,而金牌制作人之所以是金牌制作人,也不是需要自己能产出适应市场的创意,他只需要把关、把控,一直成功就能得到资源倾斜。
想法谁都有,但节目播出后的表现能否取得预期的市场成绩却是未知的,这就需要有说服力的人押注。
押注需要筹码……
中午,公司食堂。
秦游君端着餐盘都在想事,思索间看到了一道身影。
“丽静姐,我能做这吗?”
“坐吧。有事?”
秦游君脸上露出笑。
对方不反感,两人也就一边吃饭一边闲聊。
孔丽静问了问秦游君对于工作上的一些看法,说他适应很快,秦游君呢,附和之余,谈了谈自己的想法。
有意无意的把脑海里得到的节目形势与目前国内电视台盛行的一些节目形势结合起来对比,顺着就把新的策划观点抛些出来,直言自己的目的是想做出一份相对可行的策划书,但没经验,想丽静姐帮忙“参谋参谋”。
这也是秦游君看到孔丽静后瞬间冒出的想法——
静姐参加了6、7年的工作,从编剧到各组负责人到内容主管,她可能不一定能求新,但一定知道怎么把方案做得成熟,通过她,更容易让上面注意到。
果然,丽静姐对内容很敏锐。
一流大学毕业,又是从基层做起的生猛角色,对市场风向很有东西,一些根据形势变化的发言都不知道让秦游君怎么附和。
就好像他只是靠着作弊得到了“武功秘笈”,但“武功秘笈”所阐述的东西他是一知半解的,缺少理论根据。
可即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都不懂记忆碎片中异世界节目成功的本质和创作团队为什么要那样创作的核心原因,也不妨碍他“看过”节目表现后抛出的一些观点让孔丽静谈性大开,本着关心一下小年轻,不知不觉变成了同事间的探讨。
孔丽静是真没想到一个小地方出来的高职应届生,对节目制作、市场流行风向、现类型节目风格有那么多独特的理解,唯独让她可惜的是秦游君的观点带有很明显的自我成分,说了也不解释他是根据什么样的基础得到的看法。
但也很难能可贵了。
人有时候就容易对一个事物下判断,人之所以是人,不就是有多样的思想吗。
随波逐流倒是容易,可大家都这么做、这么想,节目哪来的创新?
这样的交流下来,孔丽静对秦游君的印象越好,仅这份玲珑心思,就是很多职场油子不具备的。
“小秦,你的策划思路有点小而精的意思。节目需要观众群,表现不好只能被砍,所以很多制作组都是尽可能的想自己的节目能照顾到全年龄段,但我看你却是只想主抓某一类特定人群。”
“我是这么想的,丽静姐。”
秦游君也在这场交谈中吸收到了一些理论依据,“节目需要流量是肯定的,一档节目没有流量就像无本之源无根之木,总不能干赔本买卖。”
果芒这么大个家当哪哪不需要花钱,运营支出就是个天文数字,尤其是改革后上面就明确提出电视台要减少国家层次的资金帮扶,电视台要想生存,生存的好,广告业务就成了大头。
可人家大企业也不傻,小小支持可以,但大的投入是奔着获利去的,我在你这投放广告,是为了扩大影响,更好做生意,又不是慈善,那相应投放时段能辐射的收视人群就得给人家保证。
很多节目永远只停留在策划阶段的困扰就在于此。
“但我想,流量是可以挖掘的,与其为了要满足太多的观众群,苦心填平年龄段的沟壑,不如主动收缩,自建门槛,集中思路专心考虑某一类人。
我想,拿我妈举例吧,她看电视的目的并不明确,看着好看就追一下,不好看也无所谓,反正打发时间,有时候一个台能放一晚上不带换的,就感觉电视开着,有声音她这方面的需求就被满足了。
再拿我举例,我看电视很少,可能玩游戏的时间还多点,但目的很明确,很难去将就。”
“是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成长环境经历了太多的时代转型,他们的青年时代,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缺少选择。”
https://xianzhe.cc/book/22197/544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