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开科取士的方法很简单,沿用前明的八股文体制,并没有做什么太大的改动。秦石明白,这是大顺作为一个新生政权,进行各方面过渡的一个特点。很多方面在政权初期,都会沿用前朝的典章制度,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逐步进行改善。以八股文作为科举形式,便是最好的见证。
不过,这一次开科取士的八股文,在后面多了一道附加题——策论,这倒是有点像唐朝的制度了。
正是策论的题目,解答了秦石压在心中的疑惑,其题目为《助饷国策》。
李自成出身平民,小农思维限制着他,因此大顺农民军每攻陷一座城池,都会要求当地的富家、土豪、士绅、官吏等有钱人家进行助饷。这样的举措,在短时间内,可以为农民军提供大量的粮饷,以供应其进行长期的作战消耗。
事实上,这种助饷,与其说是捐钱纳粮,倒不如说是抄家充公。至少,在罗山县的这几天里,秦石为了打听形势,而走访各个学子,所听到的外界消息皆是如此。譬如说,闯王攻进北京城,摊派军饷给各处前明官吏,某某大学士因为受不了羞辱,而上吊身亡等等。
其实,秦石也能明白,在这个时代,明皇昏庸,各地豪强兼并土地,官逼民反。农民军的思维还停留在利己主义上,一旦取得了政权,自然会疯狂压榨那些官吏士绅之类的阶层。这样的做法,与土匪没什么两样。
因此,大顺自然而然的将这一类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一般说来,一家士绅能代表一方民心,失去士绅阶层的支持,就等于失去了民心,如此一个政权又怎能持久?
故而,在秦石看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败亡是迟早的事。
当然,坐在考场中的秦石,还想起了吴三桂这个人,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其人之所以会引清军入关,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助饷这件事。所谓助饷,抄家而已。抄得不仅仅是家里的银两,还有吴三桂的那位爱妾——陈圆圆。
由此,助饷一事,害人害己。
秦石将自己的想法写进了策论中,他没有什么顾忌,反正他的志向不在于此,能不能考进也无所谓。与其憋在心里,倒不如说大书特书写下来。
开科取士的考试,一直持续到四月十日的下午。结束以后,秦石回到了馆驿,次日他一大早则是再次来到罗山书院。
此番前来,秦石是要拜访自己的几位老师的。他的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看望曾经教育自己的几位夫子,当然也是顺带听听几位老师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毕竟旁观者清,兼听者明。
考试结束后的罗山书院,远不如前几日热闹了。门房通报后,秦石就踏进了罗山书院的大门。
“秦石?你怎么在罗山书院?不是在家种田吗?”
转过大门,秦石在书院的一处长廊上,碰到了自己熟悉的人。
那人身着锦衣,腰间挂着玉佩,发簪横插在发髻中,同时又有两根飘带自发髻之处垂落在腰间。眉清目秀的面容,显得颇为俊朗。手中一把折扇,也挂着小玉坠儿,读书人气质十分明显。
“原来是顾家大公子顾文,少见少见!”秦石赶紧上前寒暄了两句,“这不大顺开科取士,我前来应考,希望将来能谋一个小官做做!现在考试结束了,我来书院看看几位夫子!”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寒暄,那料到秦石话音刚落,他的耳边就传来了顾文的冷声冷语:“我还以为你身为读书人,会秉承读书人的忠贞气节,没想到竟是这般毫无良知?大明国灭这才几天的时间,你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为闯贼效力?”
https://xianzhe.cc/book/21227/515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