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用这有限的生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金昌年于这一百五十年来游历各地,对道越悟,对墨家所思所想越是感触良多。
他想过一个故事,一个他师父讲给他的故事。
一只被猕猴收养的小老虎他讨厌吃香蕉。
有一天他突然想吃小孩,开始茶饭不思,越来越瘦。
猕猴母亲很担心,为了让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爱上吃饭开始用转移法。
她把香蕉做成小孩的样子,或是给他树叶吃,诓他说这就是小孩的味道,不好吃的,哪里及得了香蕉。
可是小老虎还是想吃小孩……
后来他在小河边遇到了一个小女孩。
结果没能如愿吃上,他回去只能继续啃香蕉。
再后来他成了大老虎,猕猴妈妈也有了自己的小猕猴。
可是不久,小猕猴就夭折了。
猕猴妈妈吃掉了一半孩子的尸体。
这或许是猕猴的行为特征。
同样的,被猕猴养大的老虎,也被要求吃下了另一半小猕猴的尸体。
老虎突然知道了小孩的味道。
他虽然没吃过小孩,可他就是知道了。
那山猪,麋鹿,松鼠,也都是这个味道。
也都是跟小孩一样的味道,跟小猕猴,一样的味道。
再后来,大老虎又遇到了一只小老虎,那只小老虎,在吃一个小女孩……
金昌年在很多年纪看这个故事看到的重点不同。
有时候他看到的是本性,有时候他是对于猕猴妈妈为什么吃掉自己已死去孩子的思考。
有时候是对这只老虎后来是喜欢吃香蕉还是小孩,亦或许是猕猴的遐想,以及思索之后的茫然与后怕。
再想来,大老虎一生想吃的小孩,可小老虎初见就做到了。
引喻虽然血腥,可他金昌年一百五十年来想吃的“小孩”,墨家初见,就吃到了呢。
............
(本章完)
https://xianzhe.cc/book/20762/500930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