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达到了封建帝国从衰落到强盛的恢复。
这一切完成后他就相当于给天下人交代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答卷。
这就是现实。
他没有开创出任何开创性的制度,他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因地制宜,但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有些时间,与其去开创,不如去维持。
危难之时开创新的路途是正确的选择。
倘若不是危难之时,你在一切都欣欣向荣时冒冒然去打破阶级利益,开创新的没有根据,一时半会看不到利益的制度,那不就是开玩笑嘛?
或者说,你为了自己的功劳,非得建设出一个恐怖的政绩,然后你不管不顾的进行下去,那你铁定倒霉。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也是这么不讲道理。
李世民、光武都是如此,两人都没有开创新型的制度,但是两人都活了下来,两人都成了最大的赢家。
王莽和隋炀帝都进行了开创性的东西,但是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人取其精华了。
李世民从杨广身上意识到,不是开创性的东西不对,而是看你怎么玩。
比如从隋炀帝身上,李世民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做事得快准狠,有时候多治几次标,也能治本。
假如一件事没办法快速解决,那么不妨把他变成分段解决,变成长期任务,顺带还能让自己充满斗志。
贞观四年征讨突厥,李世民选择了快准狠,抓住机会一次拿下颉利。
而面对草原,李世民并没有在当时选择全面开战,而是选择了一次一次来,对铁勒对薛延陀对吐谷浑等等国度,都选择一次又一次对战,没一次都是快速出手镇压下去,拿到最大的战争利益,然后短暂暂停战争。
这点看秦昭襄王就知道了。
昭襄王对六国采取的就是这样,在秦朝没有一举吞下天下的实力时,每次战争发动,都是获取足够的利益,让自己恢复的比对方快就可以了。
靠着这种手段,秦朝在始皇一统天下时,已经掌握了天下半数的城池。
战争打的是国力。
顶级王国和帝国开战,输一次就死了。
古往今来只有一个人完成了顶级王国战胜帝国的战争,那个男人叫亚历山大,以王国之力,强行征服波斯帝国,之后的漫长历史中,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李世民深知大唐当时所能动用的国力,所以他每一次对外战争,都选择快准狠的拿下最大利益就结束。
拒绝让刚刚恢复起来的大唐陷入战争泥潭。
能一个月解决的战争,坚决拒绝打成一年。
没办法,资本决定一切。
隋末乱世后的结果就是大唐做不到像曾经汉朝一样,持续进行数年数百年的战争。
那种程度的战争泥潭,对正在恢复的大唐初期来说就是毁灭性打击。
看看西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样打的就知道了。
西汉也是在经历了恢复后,才开始进入连年战争时代的。
没有从刘邦到汉武早期长达数十年的积累,后面的战争根本支撑不起来。
因地制宜真的很重要。
如果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做不到学习,而是选择一昧的模仿,结果真的会很不得人心。
https://xianzhe.cc/book/19863/567104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