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琳琅的生意以及周姨酱菜,都被带到了对岸去进行销售,有了港市的分销商,身价成倍增长,每一个华人都有一个华国胃,周姨酱菜的味道特别的好,一经推出就卖脱销了。
合作的第一年,港市那边的经销商就给巧娟带来了数十万的利润,有了钱的巧娟,也扩大了自己的厂房,招了很多人,甚至打算下一年在老家开一个分厂。
九八年,巧娟的目标达成,如愿以偿在老家开了周姨酱菜分厂。
巧合的是,分厂的厂长,是谢怀宇。
他大学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了一年,后来回来四亚跟以前的一个女同学结婚,就这么又回到了谢国居的猪场上班。
谢国居是觉得后面这十多年,他的品性都是大家看在眼里的,就推荐给了巧娟。
“这孩子不错,品性没问题,又是咱谢家人,有文化有文凭能吃苦,我是觉得他在你这边工作更合适,你看看能不能收。”
巧娟也算是看着他长大的,也了解谢怀宇是什么品性,就接纳了丈夫的建议。
后来在老家开分厂,更是直接将分厂交给了谢怀宇管理。
谢怀宇陪着妻子在四亚两三年,妻子也感动于他的陪伴,正好孩子也三岁了,带着也不太累人了,就陪着谢怀宇回去红旗村常住了。
谢怀宇的妻子还算有钱,家庭生活的条件自然是不差的,谢怀宇就把继续掏出来一半,在老家的小镇上盖了个不错的院子,一家三口住在镇上。
爷爷和亲爹的房子,他早两年前就已经寄钱回来让他们翻新了,打算等多存一点钱,给爷爷和爸爸搞个小卖部什么的开着消磨时间。
毕竟他两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就这么将就过日子的,之前做了几年的大棚,现在有了更大规模化的大棚果蔬,他们两得到的利润还不够吃饭的钱,谢怀宇也就有了要给他们两个开个小卖部的想法。
同年,谢琳琅开始资助一些农校,她可不是直接捐钱。
人心不能随意往好处想,语气后期有麻烦或者自己被自己膈应到,干脆将资助的方向,直接从农校的设备上还有个人补贴优秀的农校学员学费上进行帮助,谢琳琅这三个字,不再只是四亚耳熟能详的名字,而开始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九八年的华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经商之路,已经百花齐放,除了谢家过得风生水起,沈固的科研事业也一步一步收割了一批批的资金回笼。
他只捐赠了几样早期的一些很核心的技书,九零年开始就比较侧重于自我发财。
当然,得了钱财的他也不嚣张,反而低调的在四亚那个屋子里,跟妻子和闺女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这几年,媳妇做扶贫的事业,大力倡导养殖土猪,一人之力推动了这件事的达成,沈固也算是不落后,彩电冰箱摩托车等民生电器,价格硬生生被他降到了一个极致,连许多温饱家庭都能买得起这些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
是有些管理层的人士,建议过沈固,应该提价,还有就是质量太好的话大家更新换代的需求就小,有可能造成库存的一个堆积,后续的发力不足。
可沈固还是要求质量不许偷工减料,面对大家的不解和个别人士对他做生意的一个“误解”,沈固选择了开辟非周市场,以及内销转出口。
他情愿开辟另外的市场,也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变成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下流货色。
九九年,门澳回归,这是个值得举国同庆的事情,可这一年,周外婆自然老死,谢家运了遗体,全家回周家大队奔丧。
https://xianzhe.cc/book/19388/613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