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良心工人,或者抢国外生意的,会很有前途,但这需要知识,需要读书。”
“当农民呢?”
“未来的农民也是很高端的,也需要很多知识。比如一块地盖很多层,每层里用人造光代替太阳光,这样一亩地可以当几十亩用……当然这可能是几十、上百年后的事了,我看一些报刊看到的。”哪怕这些话传出去唐行之也不怕,科技不够的时候,造价是不允许这些出现的,而且这些东西北欧一些农业强国已经搞得很厉害了。
“还能这样?真厉害……那从商呢?”
“现在从商风险很大,过个几年可能会很火,但仍然是被瞧不起的。再往后可能会赚钱吧,不过也不能只看钱,商人的本质是资本家,是剥削阶级。我相信如果商人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那么终究是会被人民唾弃的。”
太公问了唐行之许多问题,唐行之都能一定程度的给与解释。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强一个人的逻辑。许多人上大学之后再回家,会发现和父母完全无法沟通了,这就是读书学到的逻辑和家乡老一套腐朽的逻辑产生了矛盾。
太公一个山村里的老人,清末民初时候出生的人,居然能够和唐行之心平气和的聊一天,他的眼界远超唐行之接触到的这个年代的其余任何人。
晚上在太公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
唐爸带着唐行之在附近转了转,两人就动身回乡了。
“怎么样?读书的事都搞定了吧?”唐行之问。
“搞定了,堂叔让我去兼爱中学读书,他在那里教书。”
?
兼爱中学?
怎么不是县城中学?
对了,唐爸好像高考失败了几次,那估计他去兼爱中学也没读好。
想想唐爸好像不是他自吹的学霸啊,之前就高三毕业了,又去兼爱读了两三年,然后再去县城两三年?这三年又三年,三年又三年,不懂的以为他搞卧底去了。
唐行之琢磨着,唐爸现在年纪还小,可以让他多碰壁。读书时候碰壁有利于成长,要是读书时候一帆风顺,出社会被人收拾得狠了,很容易一蹶不振的。像唐行之,之前自闭了好几年,最严重的时候几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对了,行之,我公说你是个很棒的小伙子。”
“哈哈哈哈,被表扬了,真开心。”
“接下来你打算干什么?”
“先卖酒,想办法扩大生产,然后搞个再生资源回收的生意。”
“好厉害的名字,但那是干什么的?”
“收破烂的。”
“……也挺好的。”
“哈哈,是的,甚至是非常好的。”
……
……
https://xianzhe.cc/book/17974/4407421_2.html